大皖新聞訊 這里有草莓、青蘿卜等特色產業,這里有楊廟馬郢等和美鄉村;這里農文旅融合發展吸引八方游客,這里農民生活富足充實……以“長治久安、人壽年豐”命名的長豐,一直將農業農村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之一。近年來,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響了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縣”的壯麗強音。
俯瞰落日下的馬郢。
馬郢已成鄉村振興“網紅IP”
今年是“90 后”王義強來到長豐縣馬郢村的第七年。當時,“馬郢計劃”向他發出邀請,王義強來到這里,創辦了馬郢第一家現代農業綜合性農場“讀蔬·情圓農場”。如今,這家農場已成為合肥市親子游、研學游的重要目的地。
2018 年,由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和王義強團隊共同投資的馬郢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作為合作社的理事長,王義強肩負起帶領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重任。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先后開發了農耕體驗、非遺空間、主題餐飲等文創旅游產品,逐漸形成了涵蓋文創體驗、鄉村美學、手工制作、勞動實踐、科普研學等多業態共融共生的產業生態圈。“我很珍惜這
幾年的時間,讓我在這片熱土上看到了更多更好的風景。”王義強說。讓王義強在鄉村大顯身手的“馬郢計劃”,是在2015年正式實施的。從一開始的助學和城鄉融合,到后來的搭建運營平臺、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十年間,馬郢村興起了種養殖、餐飲、住宿、研學、電商、文創等多種業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上千元增長至3.2萬元,常住人口由 500 人增加到 1200 多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 1.2 萬元增長至226萬元。
如今,馬郢已經成為長豐乃至安徽鄉村振興的“網紅 IP”,也一舉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中國草莓之都。張忠建/攝
鄉村振興產業加速融合
在長豐鄉村振興的鏗鏘旋律中,還有很多像馬郢這樣的美妙樂章。比如,陶樓鎮探索打造“光伏+農業”試點項目,依托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發展草莓、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實現棚頂發電、棚內觀光、棚下養殖種植,節約土地 118 畝,年收益達550萬元。同時,高標準打造陶西新村光伏項目,建設光伏充電一體化車棚、光伏發電玻璃幕墻、風光儲一體路燈等低碳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年均為社區供電100萬度,節約標煤326噸,減少碳排放997噸,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9.4萬元。
長豐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正在加速融合。據了解,長豐實施百億農產品加工企業、百億全產業鏈“雙百”培育行動,加速升級“大田作物、草莓、奶業、碧根果、稻蝦”5條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112家,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145.58億元。同時,集聚“智慧農業谷、菌物谷、育種加速器、合成生物、中試城”五大平臺,鄭裕國、李玉等院士團隊領銜,300余名碩博士常態入駐,117項成果加速轉化。圍繞“休閑采摘到長豐”,創建國家、省、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園區),形成“研學游”“采摘游”等5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同時,和美鄉村也在不斷鋪展畫卷,馬郢“文創研學”、青峰嶺“科普休閑”等5個先行標桿為引領,長豐建成省級美麗鄉村99個,市級美麗鄉村30個,累計受益人口30余萬。而隨著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長豐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實現全覆蓋,100萬元以上村超70%,實現“千萬突破、百萬倍增、強村覆蓋”。
此外,長豐還落實“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在173.64萬畝、66.42萬噸,實現穩定提升,蔬菜、瓜果、肉奶禽蛋等“菜籃子”產品穩定供應。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加強與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產學研用平臺,推 動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好/攝
長豐草莓走進潁上開拓新賽道
長豐縣地處江淮之間,建縣伊始,長豐是后天不足的年輕縣、旱澇頻發的多災縣、結構單一的農業縣。2012 年,長豐脫掉了國家級貧困縣帽子,2016年成功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百強縣排名五年連升,2023年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長豐縣構建“五大片區、三城鼎立、三軸輻射、一區六園”“5331”新“豐”格,制定“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促進農民增收、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總路線,走出了一條具有長豐特色的鄉村振興路。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長豐的鄉村振興實踐成果,也分享到江淮大地的更多地方。立足長豐縣和阜陽潁上縣兩地自然稟賦,兩縣在產業發展、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長豐縣把幫扶潁上縣的產業發展和就業務工作為突破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約1.3億元。同時,2017年以來,累計選派掛職干部10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0名,開辦“豐潁共進”人才培訓等。
長豐還累計向潁上縣捐贈脫毒草莓苗18萬株,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長期掛職潁上縣開展草莓種植技術幫扶。水湖鎮阮巷社區莓農蔣傳新成為第一個“草莓移民戶”,帶動約30名莓農移居潁上縣,手把手、點對點、全周期傳授潁上縣農民草莓種植管理技術,全面提升潁上縣草莓含糖度、含金量,受到潁上縣當地干部群眾支持和贊譽。2023年,潁上縣草莓銷售達到860多萬元,為垂崗鄉墩黃村集體增收 15 萬元,群眾增收365萬元。
豐收年。 張忠建/攝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長豐樣板”
未來,長豐將繼續走好質量興農、城鄉融合、鄉村綠色發展、共同富裕、鄉村文化興盛、走鄉村善治等六條道路。
在質量興農上,長豐將力爭糧食面積、總產、單產三提升,聚焦大田作物、草莓、奶業、碧根果、稻蝦5條全產業鏈,充分發揮中試城孵化作用,實施百億農產品加工企業、百億全產業鏈“雙百”培育行動。
城鄉融合方面,全面推進和美鄉村“1521”建設,加速“農文旅”融合,將鄉村旅游與精品村建設一體謀劃、同步實施,實現“休閑采摘到長豐”。
鄉村綠色發展方面,以全省唯一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縣建設為引領,推廣智能水肥一體化、智慧植保、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等應用,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共同富裕方面,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百萬強村”全覆蓋。同時實施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推動農村居民本地就業“121”,力爭農民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為了促進鄉村文化興盛,長豐將試點擴面楊廟馬郢、左店張崗等文明鄉風新模式,深入挖掘江淮分水嶺文化,組織開展非遺項目等民俗傳統文化活動,打造草莓文化節等特色品牌。
而在鄉村善治方面,長豐將提升全國數字鄉村試點縣能級,優化城鄉一體化社會治理智能平臺功能集成。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未來,長豐將錨定“兩新一示范”目標定位,以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引領,努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長豐樣板”。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