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25日19時29分13秒,合肥市肥東縣發生3.8級地震。當天早上,合肥出現大片規則的云塊。有人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猜測早上出現的是"地震云"。對此,安徽省地震局早已做過科普:"地震云"的概念源于日本,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和地震的孕育與發生有內在的聯系。所謂"地震云",都有自己更靠譜的名字,預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種天氣。
2014年,安徽省地震局就在微博上科普:很多網友稱看見"地震云",并謠言將發生地震。其實,"地震云"的概念源于日本,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和地震的孕育與發生有內在的聯系。
2017年,安徽省地震局再次科普:所謂"地震云",都有自己更靠譜的名字,預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種天氣。常為地震"背鍋"的有這么兩種云:波狀層積云和透光高層云。波狀層積云通常在強冷空氣過境前出現,預示著天氣將有大變化。透光高積云民間稱"魚鱗云",民諺有"天上魚鱗云,地上雨淋淋"。
2023年,在《"地震云"是真的嗎?》的微信文章里,"皖美震地宣傳科普工作室"科普說:云形成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大氣圈當中完成的。而地震是發生在巖石圈里面,所以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證明,云可以預示地震的發生。網上所謂的"地震云",主要是高積云與層積云兩種。高積云的出現說明天氣很好,層積云的出現代表會有降雨,與地震其實并沒有任何關聯。
2024年9月25日當天,安徽省氣象臺相關氣象專家也表示,合肥出現的很像大塊魚鱗規則地排列在天空中的云,氣象上稱為"高積云",25日早間出現的云是其中的一種叫"透光高積云"。在高壓控制下,特別是從冷高壓轉變為暖高壓時,本地的空氣穩定抬升時一般會出現這種透光高積云。氣象諺語中常說"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瓦塊魚鱗珍珠云,太陽熱得曬死人",在透光高積云的背后,是大范圍水汽穩定抬升,一般預示著天氣將晴好下去。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劉旸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