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第一志愿被中師錄取,王倩和同學們當年求知若渴,在熄燈的宿舍打著手電筒看書,每天抱著小黑板練習粉筆字。3年的中師求學,開啟她對兒童心理教育和語文閱讀的興趣,工作后專注語文經典誦讀,潛心閱讀推廣,結合信息技術發展制作微課,為學生發展賦能,為更多教師的成長賦能。
遵從家人意愿 第一批次被錄取
1996年,初中畢業的王倩走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報高中還是上中師?
“家里的意愿多一些吧,講女孩子當老師挺好。”王倩回憶,當年16歲的她,遵從家人意愿填報合肥師范學校中師專業,并被成功錄取,“當年(中師專業)屬于提前批次。”
畢業留影,第二排左起第五為王倩
“全班44個人,女生相對多一些。”王倩介紹,“三字一話”是每個中師生需要具備的基本功:即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每天都會讀拼音報紙,要能看到拼音音節即流暢地讀下來。”同時,學校給每人發了一塊小黑板, “寒暑假也要帶回去寫粉筆字,學校對此是有要求的。”
“當年學校里的圖書館,是大家最喜歡去的地方,那么多的書,更是之前沒機會見到的。”王倩回憶,大家求知若渴,學校熄燈后,仍打著手電筒看書。
1999年,王倩畢業,和同學們拍了畢業照。經歷等待,經過筆試面試演講三關后,2000年被分配至合肥市巢湖路小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并擔任班主任。“我們那一屆不是畢業就分配,是陸續經過考試的。”她表示,九九屆中師畢業生應該是最后一批分配,“能感覺到分配不是那么容易了。”
完成專業啟蒙 潛心閱讀推廣
3年的求學生涯,王倩不僅掌握了一名教師的基本業務素養,也對其職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在學校時,我印象最深的學科是兒童心理學。”王倩告訴記者,學校的課程,可以認為是她關注并專業學習兒童心理教育的啟蒙。
畢業后,她繼續關注該領域,參加了第一批心理咨詢師培訓,獲得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證,并繼續學習拿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擅長用沙盤與孩子、家長進行溝通,為孩子們成長保駕護航。目前,王倩是合肥市第五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包河區第四屆心理健康“教壇新星”。
而當年一頭扎在書堆里的王倩,深感開卷有益。工作后,她致力于兒童閱讀的推廣,目前擔任巢湖路小學圖書館主任,并被評為包河區“最美閱讀推廣人”。
專注語文經典 面向嶄新時代
20年來,王倩的語文課堂專注經典古詩文,初段、中段和高段學習任務明確并依次遞進。“初段,能夠完成75首古詩背誦,中段誦讀100篇古文,并了解一定的課外知識,高段則著重國際大獎小說和整本書閱讀。”
“我改進了課堂板書,將學習內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王倩和記者分享,由其先做示范,引導學生能完整地做思維導圖,概括歸納學習內容,實現由課文到繪本再到整本書閱讀的思維導圖進階。
“《我的圖書館課》教材已經出版,思維導圖這個章節是我編寫的。”她認為,思維導圖其實是一個工具,掌握這個工具,是整理歸納所學內容的過程,也是快速整理零散知識的過程,“不僅語文學科可以用,也可遷移到其他學科。”同時,王倩也為教材設計了配套的微課。
而教師的喜悅,是來自孩子們的成長。看到有孩子在完成幾萬字的閱讀后,可完整地設計出思維導圖,看到有孩子開始嘗試創作,手寫稿件并完成書名、目錄和插畫創作,王倩直言“付出的辛苦,值得。”
19歲畢業,那時的王倩,比學生大不了幾歲,是“孩子王”。結婚生育后,她說將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現在,她仍然站在教學一線,呵護學生心靈,守護學生成長。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受訪者供圖)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