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8日,合肥新站高新區召開全區教育工作暨第40個教師節慶祝大會。近三年,為了打造“活力新站 品質教育”品牌,新站高新區投入27億元加快“教育強區”建設,招聘了五百多名教師,新增1.5萬個學位,均創歷史新高。預計到2027年,新站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將位居合肥市前列,基本建成優質、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教育投入創歷史新高
當前,新站高新區正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和宜居韌性智慧的國際化田園式產業新城,而“教育強區”建設則是新站打造合肥東部崛起戰略引擎的“基礎工程”和“戰略先導”。近年來,新站高新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投入,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歷史性突破。
首先,新站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其中包括四十二中、南門小學、三十八中、和平小學等4所合肥市頭部中小學。今年秋季,三十八中磨店分校正式開學迎新,實現和本部優質資源的互通共享,打響了優質教育資源落地生根“第一槍”,讓“家門口就有好學校”的愿景變為實景。統計顯示,2024年,新站中小學招生超1.3萬人,在校生凈增4200人。
教育發展,教師是第一資源。2023年以來,新站高新區增加在編教師316人,是前兩年總和的3倍。同時,新站推進“三名”工程建設,培育擴大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隊伍規模。教師隊伍增量與提質并行,為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站還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并全面開展中小學特色發展專項行動,形成了多樣化的教育生態。2023年以來,全區先后創建新優質學校6所,市級及以上示范校、實驗校等13所。
打造中國教育的“開發區范例”
在新站“教育強區”建設藍圖中,到2027年,要進入全市第一方陣,基本建成優質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務體,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到2035年,建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開發區范例。
為此,新站高新區講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為目標,繼續擦亮“活力新站 品質教育”品牌,加快“教育強區”建設。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南門小學少荃湖分校、和平小學磨店分校、星火幼兒園等項目建設,保障學位供給充足。同時,深化區屬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打造一批集團示范校和新優質特色學校。同時,保障并加快一六八中學北校區建設等。
推進“三名”工程建設。要制定出臺區屬中小學校長管理辦法,加快年輕化、專業化步伐,打造一批學歷高、有想法、懂管理、能研究、肯奉獻的校長隊伍。同時,促進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培育擴大名師、名班主任隊伍規模,設立“三名”培養專項資金,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檔升級。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構建具有新站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育人體系,并通過教學基本功大賽、精品課遴選、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數字化賦能等途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同時,實施校長帶頭上課、賽課、評課和議課制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賦予學校更大辦學自主權,鼓勵支持學校結合本校實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同時,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科學修訂教育評價體系,對關鍵指標多維評價,鼓勵學校走多元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更多名師將匯聚新站高新區
當天大會對新站高新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進行了表彰和頒獎。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集體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合肥新站實驗中學校長葉義銀表示,為了促進教師成長,學校建立了三級備課制度,個備、集備、復備一個不落。同時,老帶新、青藍工程讓年輕教師拜師學習,加快成長。此外,學校還積極構建“講-學-診-聯”校家社共育體系,開展校長面對面、家校共育講師團、家校共育義診等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家校活動,推動校家社協同育人。2017年建校伊始就開展的“校長面對面”系列講座,至今已成功開辦百余次。
合肥市竹溪小學優秀教師高銀平踏上講臺已有十多年,并在2023年獲評“合肥市第四屆教壇新星”。高銀平說,“活力新站,品質教育”品牌的擦亮,點燃了自己心中的激情。如今,她已成功申報組建區級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會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助力全區更多優秀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