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5日下午,"河湖之約 向’新’同行"融媒體采訪團來到了合肥蜀山經開區,感受"中國環境谷"的產業魅力。據介紹,中國環境谷致力于打造"全科環境醫院",為全國乃至全球提供一整套環境治理的"中國方案"。
一樓展廳里,一張蜀山區環境產業企業布局圖清晰展示了這家"生態環境醫院"里"醫生們"的專長,涉及水、大氣、固廢、環境修復、監測等領域。這些企業用卓越的技術和豐沛的成果,為全國多地水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科技力量。
在環境科技大廈,采訪團了解到這里是蜀山區打造環境產業的孵化載體,重點培育初創企業。目前,蜀山區環境產業已經從"基本空白"發展成為全國環境產業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正式落地,集聚30余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 規模120億的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母基金正式落戶;建成一批優質載體,形成從孵化器(環境科技大廈)到加速器(工投慧谷科技園、城投環境經濟產業園、天瑞金MAX環境科技園)再到專業園區(運河新城低碳園區)的完整孵化載體平臺。
"中國環境谷"還獲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全省首批省級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重點合作園區、全省首批省級先進環保特色產業園、全省首批省級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節能環保)、全省唯一省級技術創新標準基地、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多項榮譽。
"中國環境谷"構建了"環境高技術研發-核心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的全產業鏈框架體系。截至目前,"中國環境谷"已集聚陽光電源(零碳基地)、湖南力合、藍盾光電、中貝新能源、聯鵬新能源為代表的環境領域重點企業400余家,在大氣、土壤、水等節能環保產業細分領域建立領先優勢,積累了一批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科研成果,2023年營收突破450億元。
據介紹,合肥蜀山區主動搶抓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領域重要發展機遇期,不斷提升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建立健全環境產業發展體系,參與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全力打造"中國環境谷〞。圍繞"151〞 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即1個合肥環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研究平臺,1個環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努力將〝中國環境谷〞建設成為產業鏈條完善,創新驅動明顯,資本要素充足,科研人才集聚的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力爭"十四五〞 產業規模超千億,打造以大氣污染監測治理為優勢的全科環境醫院,成為全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策源地和重大關鍵產品來源中心。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