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8月8日,由安徽名人館和洛陽古墓博物館共同推出的“洛陽漢畫像空心磚拓片展”在安徽名人館一樓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0月中旬。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本次展出了洛陽古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館藏精品文物20余件套,漢畫像磚、精品拓片40余幅,這也是該展首次亮相安徽。
據了解,空心磚是我國古代一種墓葬建筑材料,用它建造的墓被稱為空心磚墓。在漢武帝時期,洛陽地區的空心磚上就出現了畫像。這些畫像內容豐富、風格獨特、藝術水平高超,凝聚著古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創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尚、禮儀、生活狀況及藝術發展水平,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
在展覽現場,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展出的展品刻繪了漢代常見的神仙瑞獸、飛鷹走馬、社會生活、花紋裝飾等圖景,展現了漢代世俗生活和社會風貌。其中,吉祥瑞獸類多以鳳鳥、天馬、青龍、白虎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物為主,或表祥瑞之兆,或具辟邪祈吉之意,隱含著漢人所流行的升仙思想,亦是對世俗樂和生活的希冀表達;花紋裝飾類是漢畫像空心磚中常見的題材,漢代流行的裝飾圖案以柿蒂紋、錢紋、幾何紋、菱形紋、乳釘紋等為主,規整精美,連續印制,極具美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深深地影響著漢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守衛門闕的武士、謁見對語的賓客、彎弓射箭的勇士等社會生活類圖案,則再現了漢代人社會生活的真實場景,也是對人倫教化的間接描繪。
安徽名人館講解員介紹,在這些洛陽出土的畫像空心磚中,最有想象力的畫面當數長著翅膀的天馬,這和絲綢之路的打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西漢天馬的原型就是烏孫馬和大宛馬,隨著和西域聯系的不斷加強,漢武帝從西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寶馬,欣然寫了兩首《天馬歌》。畫像空心磚上這些長著翅膀的天馬,就是根據西域傳來的烏孫馬、大宛馬經過藝術加工而來的。
本次展出的畫像空心磚上的人物有多種,他們的衣冠服飾各有不同,顯示了其身份和職責存在的差別。在諸多人物當中,武士因為數量眾多、容易辨識而最引人關注。武士最大的特征是他們裝備有武器,據悉,這些全副武裝的武士的作用是鎮墓、辟邪。
一幅射虎圖,不禁讓人聯想到西漢名將李廣。據《史記》記載,李廣一生中至少有兩次射殺猛虎經歷,而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射石虎,“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李廣驍勇善戰,尤善騎射,威震匈奴,深受民眾愛戴。他的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也許這幅射虎圖描繪的就是這位飛將軍呢。
此次展出的畫像磚上,鳥的畫像有近30種,種類、形象豐富多姿。與馬一樣,鳥的畫像也分為藝術夸張和寫實兩類。在藝術夸張類的鳥中,鳳鳥是最出色的一種。與其他力求簡潔的畫像不同,鳳鳥形象復雜,裝飾繁縟。
據了解,展覽將持續到10月中旬,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的9時至17時(16:30停止入場)。廣大市民和游客參觀無需預約,即可直接來安徽名人館一樓臨展廳參觀。
大皖新聞記者 陳麗卿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