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8月7日迎來立秋節氣,但眼下仍是三伏天,合肥持續高溫,蔬菜進入“伏缺期”。7日,大皖新聞記者走訪合肥部分超市、農貿市場了解到,與前段時間相比,大部分蔬菜價格上漲明顯,尤其是黃瓜、茄子、葉類菜等。
探訪:大部分蔬菜價格上漲明顯
8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蜀山區華府駿苑菜市場,了解到綠葉菜價格每斤基本在4至7元,比如小青菜6元一斤,生菜5.5元一斤,平包菜4~5元一斤,油麥菜6元一斤,莧菜6~7元左右一斤……相比一周前,菜價上漲明顯。
在合肥華府駿苑菜市場,攤主等待顧客挑選蔬菜。
不少攤主表示,最近持續高溫,雖然已到了立秋,但氣溫仍居高不下,蔬菜最近進得算少的,加上前段時間下大雨,很多菜被淹掉,收成不算好,進的菜基本上都不是本地菜,是從外地運來的。
市民正在選購蔬菜。
在蜀山區陳村路一家農貿市場,豆角、青菜、西紅柿、毛豆等蔬菜擺放得整整齊齊,攤主正坐在攤位前對著綠葉菜進行挑揀,不時有顧客前來挑選菜品。攤主朱大姐說,“菜價最近漲了不少,天熱運輸成本高,進價也高,像黃瓜這幾天賣到8元一斤,西紅柿也要5.5元一斤。”“隨便買幾種蔬菜,算下來花了30多元。”剛買完蔬菜的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現在超市特價菜也少了,價格確實漲了不少。
市場:目前蔬菜貨源充足穩定
何為“伏缺菜”?據相關人士介紹,夏季入伏后到9月上旬,高溫、暴雨、強光照、病蟲草害等對蔬菜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往往會造成部分葉菜缺乏甚至供應不上,導致價格上漲,俗稱蔬菜“伏缺期”。
據合肥市商務局最近發布的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7月29日~8月4日,蔬菜零售均價每公斤7.58元,較上周上漲1.3%,30種蔬菜品種中20種上漲,上漲幅度較大的品種有黃瓜、白蘿卜、冬瓜,較上周分別上漲8.6%、8.1%、6.6%。
合肥周谷堆大興農產品國際物流園一周行情分析顯示,近一周蔬菜進場量穩定,部分菜價上漲。分析稱,由于高溫天氣持續,安徽、山東、湖北等省份蔬菜供應情況縮緊,導致部分蔬菜價格波動。如合肥周邊地產葉類菜,因高溫天氣部分品種供應出現斷檔,像四月青、毛白菜、生菜等品種部分轉由云南昆明供應,價格周環比上漲,批發價均在2元每斤以上;長途蔬菜中遼寧黃瓜、山東茄子、甘肅、寧夏芹菜、西蘭花因近期產地供貨量下降,導致價格上漲;河北、內蒙土豆、白菜、西紅柿價格較為穩定。
“入伏以來,蔬菜價格總體呈現季節性上漲的態勢,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以長途調運菜為主。受天熱蔬菜保鮮、運輸成本增加,以及部分產地雨水天氣等影響,像黃瓜批發價每斤在4元到6元,漲幅有的達到20%。”周谷堆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王萍告訴記者,菜價預計在未來兩三周內仍將保持高位。不過,王萍也表示,目前蔬菜貨源充足穩定,現在日均進場量在4800噸左右,完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部門:多舉措保障市民菜籃子
面對蔬菜進入“伏缺期”,如何保障合肥市民“菜籃子”?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及時落實種植計劃,組織全市規模化葉類菜蔬菜生產基地采用大棚進行生產,通過覆蓋遮陽網,采用微噴滴灌等技術幫助蔬菜克服高溫和旱情影響,并調整種植品種結構,以長勢強、耐高溫、產量高、品質優適合當地市場的綠葉菜為主。“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蔬菜生產效率和質量,也確保了市民在伏缺期間能夠買到充足且新鮮的蔬菜。”
據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合肥本地“伏缺菜”規模化葉菜基地2.19萬畝,較去年同期增長43%,預計7-9月產量3.6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4.27%,主要品種為上海青、毛白菜、生菜、空心菜、莧菜、韭菜、木耳菜等,還有地產辣椒、南冬瓜、絲瓜、蓮藕、瓠子和金針菇,以及合作共建的高山蔬菜上市供應,豐富市民“菜籃子”品種。
同時,合肥與周邊地區連續多年合作共建蔬菜基地。在“伏缺期”,除常年供應的舒城、和縣、潁上葉類菜以外,還有來自定遠的西紅柿、霍山的豇豆、金寨的辣椒、岳西的茭白、桐城的水芹等優質蔬菜約3000噸,通過合作共建模式,進入合肥周谷堆市場,并在合肥各大超市設立專區專柜供市民采購。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實習生 唐雪玲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