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23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了解到,目前合肥空調降溫負荷達到全市總負荷4成以上。為了保障今夏城市供電,合肥將全國首個“5G+量子技術”虛擬電廠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同時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先后投運7座變電站,完成3座變電站增容升級,電網新增變電容量132萬千伏安。
目前,合肥供電成立了2000多人的三級應急搶修隊伍和近百臺搶修車輛,工人24小時在崗全力做到隨時響應,快速搶修,確保居民炎炎夏日用上更可靠清涼電力。
試點智能巡視系統,發現故障可及時上報
7月23日上午,記者在合肥市經開區的220千伏蓮花變電站內看到,電力工人通過“變電站區域智能巡視系統”實時掌握蓮花變電站內電氣設備運行情況。據悉,該系統使用無人機、高清云臺和紅外云臺等監控裝置,能夠自動完成設備監視,同時設置多臺巡視機器人和無人機等裝備輔助巡視,可以在發現故障點后立即商報給電力工人介入處理,確保城市安全用電。
變電站是供電網絡中重要節點,傳統變電站運維中工作的巡視、測溫等工作需要人工執行,費時費力。“以蓮花變電站為例,過去完成一次全站‘精細化’巡視和紅外測溫需4個小時以上時間。”合肥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值班員陳浩東說,今年5月,合肥作為全省首批試點,投入使用“變電站區域智能巡視系統”。整站設備巡視時間由過去的4小時以上縮短至半小時內。
據介紹,系統目前在合肥地區覆蓋了濱湖新區、經開區、蜀山區的19座變電站,通過在站點內布設401個高清云臺和紅外云臺等監控裝置,能夠自動完成設備監視,運行數據抄錄等工作,同時還具備漂浮物和非法闖入報警等功能。同時,蓮花變等“核心”站內設置多臺巡視機器人和無人機等裝備,每天定時1-3次完成補充巡視和紅外測溫。
“巡視系統改變了傳統人力巡視的過于‘平面化’的弊端,高空、地面上的所有設備狀態360度無死角掌握,杜絕巡視盲區。”陳浩東說道。
全國首個“5G+量子技術”虛擬電系統已全面升級
據悉,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合肥啟用全國首個“5G+量子技術”虛擬電廠系統,進一步提升系統指令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今夏來臨前,該虛擬電廠系統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
“虛擬電廠是將光伏電站、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等較為零散的分布式電源‘聚沙成塔’,通過統一的協調優化控制,參與電力系統運行的智慧能源系統。在迎峰度夏期間,它起到了快速負荷調整,保障電網平穩運行的重要作用。”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專責陳璐表示,今年5月,他們聯合全市11座大型儲能站共同制定迎峰度夏運行方案,先后將這些寶貴資源接入虛擬電廠系統,進一步增加合肥電網晚高峰的頂峰能力約10萬千瓦。
“昨天晚上我們已經通過合肥虛擬電廠系統,向全市光伏、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等分布式電力資源下發負荷調控預指令,確保電力供應平穩。”陳璐表示,目前合肥虛擬電廠總容量超過了100萬千瓦大關,是去年同期的4倍以上,將適時啟動它的“削峰填谷”作用,確保城市高溫期間平穩供電。
合肥電網已新增變電容量132萬千伏安
“根據往年經驗,合肥電網一年中用電最高峰時間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這段時期的空調降溫負荷達到總負荷4成以上。今年情況稍有不同,7月上旬已出現了第一波的高峰時段,較往年較為提前。”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洪波介紹,城市平穩度夏,電網建設是最重要環節之一。
“今年迎峰度夏前,合肥先后投運侯圩變、團結變、塘稍變等7座變電站,完成五里墩、臥龍路、板橋等3座變電站增容升級,合肥電網新增變電容量132萬千伏安,有力地增強了今夏城市供電保障能力。”王洪波告訴記者,2024年全年合肥電網共計劃投運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13座,新增變電站容量306萬千伏安。
“我們目前已經成立了2000多人的三級應急搶修隊伍,近百臺搶修車輛,工人24小時在崗全力做到隨時響應,快速搶修。”王洪波表示,考慮到目前空調降溫負荷占據全市整體用電負荷超四成,建議居民家中和公共場所等地方空調溫度設置在26度以上,離開房間隨手關閉空調,并切斷大型電器的電源。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攝影報道 通訊員李巖 實習生鄭兆琪 陳安楠 李曉芳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