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城市流浪貓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有人喜歡主動喂養,有人認為投喂會造成流浪貓無序繁衍,引發環境衛生、噪音擾民等問題。
如何科學管理流浪貓?近日,大皖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合肥一些小區居民、高校師生通過智能貓屋、"TNR"救助方式對流浪貓進行管理,探索人與貓和諧共處的"APP圈養"新模式。
探訪:智能貓屋實現自動投喂
7月19日,在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校園內,記者見到一個綠色箱盒。走近一看,原來是?款針對流浪貓的戶外智能喂養設備。設備上貼有"街貓"的二維碼,顯示用戶可以掃碼投喂貓糧,通過手機查看實時畫面,實現"云投喂"等功能。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種貓屋的尺寸比一般人自制的貓屋要大得多,貓屋里有干凈的貓糧和水,貓屋內部配備前、后、上三個攝像頭。用戶可根據貓糧缺乏情況來"打賞"投喂,不僅能"云關注"流浪貓的生活狀態,還可以享受到通過屏幕"云吸貓"的樂趣。
記者掃碼下載APP后,可以遠程觀察到每只進入貓屋的小貓狀態,還能切換視角,清楚地看到貓咪努力干飯的樣子。屏幕顯示,不少網民正在投喂貓糧,投喂一次10克貓糧約花費四毛錢。而新用戶花費1.99元即可投喂30天。此外,居民還可以在線申請成為貓屋守護人,申請貓屋則是免費的。
"這款智能貓屋與普通投喂有所不同。它的設計是避雨的,可以保證貓糧的干燥,同時裝有攝像頭,攝像頭可以全方位監控流浪貓的動向,只要有貓進入,系統便會發出提示,可實現遠程監測、科技喂養,還有云擼貓等有趣的功能。"街貓服務運營負責人董彥廷告訴記者,用戶可以通過攝像頭進行智能投喂,并且通過APP的"貓臉識別"功能,了解掌握附近區域流浪貓的數量及健康情況。
探索:"APP圈養"破解管理難題
記者了解到,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于今年5月引入街貓產品,這也是合肥首批高校引入智能設備進行流浪貓管理的試點項目。
"校園流浪貓管理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團委書記趙冉告訴記者,學校里流浪貓較多,以前,學校食堂、宿舍附近幾乎都有流浪貓投喂點,經常有人投放食物,從而引發衛生問題。"比如用食堂剩飯剩菜喂貓,剩菜剩飯不及時清理,腐爛后還會產生臭味,滋生細菌、蟲蟻,對校園環境和人的健康都是危害。"趙冉說,此外還發生流浪貓傷人事件。因此,基于對學校師生安全以及衛生健康的考慮,學校曾嘗試把貓誘捕送到外面,這引起了愛貓人士的強烈反對,最終只能作罷。
趙冉介紹,今年3月,學校成立了動物保護協會,有近400名學生成為會員。"學生們自發組織負責小貓的飲食生活,但發現照顧流浪貓需要花費很大精力。"趙冉說,于是學校申請了合肥第一批入駐高校的智能貓屋,并在校園內投放了4臺設備。
目前,校園內的流浪貓問題得到基本緩解。"每天都有貓屋守護人對貓屋進行維護,檢查食物情況,并定期打掃衛生。" 趙冉說,引入產品兩個月后,有很多同學給學校寫來了感謝信,"感謝學校對于流浪貓的愛心處理方式。"不少學生踴躍成為貓屋守護人,自覺維護流浪貓的衛生情況。
趙冉說,目前學校一共有35只流浪貓,每只貓都建有花名冊,"將校內流浪貓愛護起來,也是一種育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校是有愛有溫度的學校。"
追問: "TNR"能控制流浪貓繁衍嗎?
采訪中,不少市民擔心,這種投喂是否會吸引更多流浪貓,加速流浪貓的繁衍?此外有的"網紅貓"被打賞的貓糧過多,在貓屋內堆積的貓糧吃不完怎么辦?而有的貓屋則無人打賞出現缺糧,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學校目前沒有發現流浪貓數量增加,并且絕育工作我們也一直在進行。"趙冉說,自從對流浪貓進行智能管理后,就著手計劃給貓絕育。他們和街貓公司合作,利用街貓研發的"貓見愁"抓貓機器對流浪貓進行抓捕,計劃到年底將校內所有流浪貓做完絕育并打完疫苗。
街貓服務運營負責人董彥廷稱,TNR即捕捉(Trap)、絕育(Neuter)、放歸(Release),是街貓針對流浪貓科學治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國際公認最合理的流浪貓管理方法。公司研發的"貓見愁"抓貓機器,可手機遠程操控進行精準抓捕,安全轉移,最高一晚上能抓20多只流浪貓。并且,公司還發放補貼券,助力愛貓人士對流浪貓進行絕育。
"按照國際相關經驗,一定范圍內的流浪貓絕育率達到75%,就可以保證種群數量相對平衡,不至于泛濫成災。"董彥廷介紹,目前,街貓覆蓋區域絕育率最高的可以達到90%。她表示,通過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捕捉智能貓屋覆蓋范圍內所有出現的貓,甚至根據出現頻次確認為"常駐貓"及"外來貓",讓TNR更及時更精準。
據記者了解,目前合肥已經有近1100個智能貓屋。用戶得到社區和物業的同意后,在線上申請貓屋,經過審核后,就能成為"貓屋守護人",進而把"貓屋"放進小區。"貓屋守護人是志愿者。"街貓APP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貓屋貓糧過多或者缺糧,以及衛生沒有及時清理、貓屋換電不良等情況,運維人員會通過線上查看來及時處理,和志愿者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還會對智能貓屋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障正常運行,并將貓屋安置在隱秘的角落,盡量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流浪貓管理是一個社會問題,特別是解決絕育的問題,它需要政府、公司、民間協會、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和諧共生的目標。" 街貓服務運營負責人表示,希望智能貓屋在管理過程中,通過和社區、學校聯營的方式,滿足用戶個性化的訴求,實現流浪貓的科學管理。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