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顏全毅教授擔任編劇,著名京昆武生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導演翁國生擔任導演,國家一級舞美設計、中國戲劇“文華舞美設計獎”得主周正平擔任燈光設計……7月11日下午,合肥市廬劇院新編廬劇《包公嫂娘》建組開排,來自全國各地的強勁主創團隊在新聞通氣會上集結亮相,努力使《包公嫂娘》成為未來廬劇院“常演常新”“觀眾喜愛”的“看家戲”和“吃飯戲”。
新編廬劇《包公嫂娘》由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首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大獎、首屆全國戲劇文化獎編劇金獎得主顏全毅教授擔任編劇。著名京昆武生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文華導演獎”、“梅花獎”、二度“文華表演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得主翁國生擔任導演。國家一級舞美設計、中國戲劇“文華舞美設計獎”得主、中國舞美學會副會長周正平擔任燈光設計。著名戲曲作曲家徐代泉先生擔任唱腔設計。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得主、秦腔名旦齊愛云擔任表演指導。
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主任、中國戲劇“文華舞美設計獎”、中國話劇金獅獎舞臺美術獎得主、上海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胡佐教授擔任舞美設計。著名戲曲服裝設計、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秦文寶教授擔任服裝設計。國家二級舞美設計、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副團長董燕擔任人物造型設計。合肥市音協副主席、合肥演藝集團優秀青年作曲家徐興民擔任音樂設計。合肥市廬劇院青年導演黃興任副導演。合肥市廬劇院優秀青年作曲夏曉弦唱腔設計助理。合肥市歌舞團舞蹈編導、藝術顧問吳梅擔任舞蹈設計。
導演翁國生表示,將努力打造出嶄新的廬劇“包公形象”,讓該劇的整體演繹回歸中國戲曲本體,回歸梨園傳統的“四功五法”,回歸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核心審美理念。他希望充分運用廬劇演員自身擁有的“唱念做舞”戲曲基功來細膩塑造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并運用貼近時代的舞臺綜合呈現手法,來鮮明展現古廬州地區獨具徽派風情的演劇風貌,為現代觀眾創作出一部洋溢濃郁廬劇風韻的新穎“包公戲”。
目前,劇組緊鑼密鼓地初排出“洪水?救親侄”、“趕驢?奔法場”、“尋子?斷頭臺”等戲中三大段重點戲段。在排練中,翁導充分化用戲曲傳統的經典程式,在表演指導齊愛云的輔助下,運用“情、戲、技”三者相融合的戲曲導演手法,將包公嫂娘——“崔三娘”這一嶄新的舞臺形象,逐漸從平面的戲曲文本中生發出來,立體的呈現在排練場中。
尤其是“洪水?救親侄”這場動態激情戲,在翁國生和齊愛云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的耐心輔導下,飾演崔三娘的廬劇演員段婷婷運用載歌載舞的廬劇唱念和戲曲功法,融入“翻身”、“顛步”、“臥魚”、“蓑衣拋摔”等表演技巧,寫意化的再現洪水之中崔三娘拯救少年包拯的“搏浪雙人水舞”之感人情景,段婷婷亦唱亦舞,騰挪翻躍,將一段蕩氣回腸、感人肺腑的侄嫂之親情,在驚濤駭浪的洪水搏擊間波瀾壯闊般展現出來。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實習生 許雅婷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