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已從“自然中的城市”轉向“城市中的自然”。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需要轉型探索積極盤活“存量”資產的運營模式。在合肥,運營理念已無處不在,比如城市停車。近年來,合肥市建投集團積極探索城市運營服務新空間,在做好城市建設、戰新產業投資、城市運營保障的基礎上,利用“科技+產業”雙引擎,加快推進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改善城市停車環境。
推進城市“上新” 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小區老舊,停放位置少,以前回家都得搶車位。”隨著安百苑停車場正式投運,小區居民停車“煩心事”終于解決了。安百苑是包河區體量較大的安置房小區。小區緊鄰交通主干道加之入住率高,難停車又間接導致亂停車,居民及周邊群眾抱怨連連。去年,在包河區城管部門的牽頭下,建投旗下泊車集團利用閑置地塊建設了臨時停車場,便于周邊居民、商戶停車。
城市的“邊角料”,搖身一變成了市民身邊的“小幸福”。
金寨路與錦繡大道交口附近,橋下東側停車場和西側停車場上線了“停宜慧”系統,納入合肥停車“一張網”版圖,全面對外開放運營。這兩處停車場原是金寨路高架橋下空置區域,因周邊居民小區多、車流量大,為有效緩解城市停車泊位不足的燃眉之急,進行了改造“變身”。
目前,肥西縣14個橋下空間停車場均由泊車集團統一管理運營,車主可通過“合肥停車”APP精準了解位置、泊位數等情況,城市出行更方便快捷。
挖潛盤活“空間” 為熱點難點區域做增量
解決“停車難”,合肥一方面做“加法”,充分挖掘城市“空閑”資源,增建停車設施;另一方面做“乘法”,通過智能化管理充分盤活停車資源的利用效率,系統推進停車資源的精準供給。
學校周邊的停車位,一直是稀缺資源,位于城心的四十五中之前備受停車難困擾。附近是老舊小區,如何滿足校園職工停車需求的同時解決接送需求,考驗著城市運營能力。在合肥市城管局的主導推動下,由合肥市教育局牽頭,鼓勵中小學校園推進落實開放共享停車,市屬停車企業對其進行調研改造。改造后的校園停車場將109個泊位中的30個接入“合肥停車”APP對外開放共享,平均日使用率達到65%以上。
挖潛盤活“空間”,讓車位周轉率大幅提升,服務民生所需的同時,也服務產業發展。
“中國聲谷”作為國家級產業基地,已成為全國智能語音領域產業發展高地。隨著入駐企業和往來業務量的增多,停車矛盾日漸凸顯。為此,泊車集團對現有停車場進行智慧停車改造建設,挖掘和盤活園區場內空間。與此同時,聚焦園區停車矛盾,定制了“一場一策”方案,通過科技信息引導和交通組織優化,完善園區停車供給體系。
“智”解停車難 爭當城市服務“優等生”
靜態交通處理得好,就能讓動態交通更暢通,城市也更宜居。停車作為城市運營服務中的重要一環,合肥市已構建起多維度停車科技應用體系,“停宜慧”智慧停車大數據云平臺已實現路內泊車位、路外停車場、城市誘導、停充一體、共享停車等五合一綜合管理,打造“一城、一網、一平臺”,打破停車資源供需壁壘,實現停車資源的高效利用。
“以AI賦能,產業煥新為例,多元化場景互聯互通、多方位的創新共融是停車產業發展新趨勢。”據了解,泊車集團在完善停車主業基礎上,同步構建一體化智慧城市運營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利用AI算法技術賦能城市運營服務場景——新增“停車+代駕”服務體驗,打造“停車充電一體化平臺”,助力合肥市“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提速升級。
因城而生、伴城而行、與城共興。
今后停車治理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力,以“規建治”一體化改革的理念指導工作,服務社會民生,賦能城市治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