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肥東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有古廬陽八景之一的“四頂朝霞”,被稱為“北九華”的浮槎山……如何打好“文旅牌”,助力鄉村振興?日前,大皖新聞記者隨“政協江淮行”采訪團來到肥東縣,走進浮槎山、包公文化園等地,探訪肥東縣政協在助推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
將浮槎山建設成安徽旅游新地標
浮槎山為大別山余脈,山勢層巒疊翠,被譽為合肥近郊第一峰,浮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肥東縣東部,是肥東縣旅游大開發的絕佳之地。2020年,肥東縣政協委員陳從敬提出“關于加快浮槎山旅游景點打造的建議”提案,引起肥東縣政協高度重視,開展調研,收集社情民意,著力打造浮槎山旅游景點項目。
浮槎山在建的人工植被
日前,采訪團走進這座深幽的山林,發現浮槎山景區正在升級改造中,依山而建的亭子兩旁鋪滿了郁郁蔥蔥的人工植被。據介紹,浮槎山景區項目總投資約8.5億元,項目以綠水青山、禪茶清泉以及鄉村田園構成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打造匯集康養度假、運動游樂、文化體驗、鄉村休閑等多元業態的景區,旨在把浮槎山建設成安徽全域型景區旅游新地標和合肥近郊山水旅游目的地。
肥東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浮槎山“浮槎十八景”、5.5公里山間游步道已建設完成;2公里瀝青內部路完成鋪設;配套給排水、供電工程已啟動建設;智慧景區監控系統(一期)安裝完成;露營地項目啟動建設。還將打通景區環線,打造滑翔傘基地、星空帳篷區、下沉式休閑廣場等,并將山下小宋、朝陽、朝西村打造成“浮槎山居”、“浮槎鄉居”,打造成項目中的新農村改造區、康養型民宿的示范區。
包公故里文化園火爆出圈
肥東作為包公出生地,注重挖掘好包公故事,傳承好包公文化,包公故里文化園應運而生。據介紹,包公故里文化園總建筑面積8700平方米,是國內首個可互動、可體驗、可娛樂的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區。
包公故里文化園門口的包拯IP形象
記者剛走進包公故里文化園門口,就被這里掛滿的各種表情各異、形態多姿的,印著包公IP的文創產品所吸引。據講解員介紹,包公故里文化園以“世界包公·故里肥東”為主題,以“包公文化”的清廉、孝道、法制、家風等為核心內容,通過對包公生平和包公文化的布展將其孝、智、廉、正、忠等品質一一展現。除傳統圖文展板、場景復原等,還打造了大型情境光影教育展《廉貪對》和沉浸式情境體驗五幕劇《你好包公》,形象生動展示包公文化。自去年3月正式開園以來,每逢節假日游人如織。
包公故里文化園內花園井遺址
包公故里文化園“爆火”的背后,離不開肥東縣政協的全力支持。肥東縣政協依托該縣與安徽大學共建的“安徽包公研究中心”,對包公文化開展深度研究,為包公故里文化園建設提供智力支撐。為推動包公故里文化園建設,肥東縣政協主席親自擔任肥東縣推進“包公故里”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推動項目如期建成。不僅如此,還成立肥東縣政協包公文學院,圍繞包公文化進行文學創作、講好肥東故事,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如今,包公廉政文化園已成為包公文化誕生地、包公廉政文化發祥地,廉潔廉政文化情境體驗、教育基地,世界包公品牌起源地,世界廉政文化學習中心。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實習生 唐雪玲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