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年輕人養不好花怎么辦?搬出來社區幫養;周末哪里去溜娃?帶到社區手工課堂;心理壓力大找誰說?小區沙盤游戲為你解憂答惑……近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政協江淮行”采訪團來到合肥市瑤海區嘉山街道的三角線社區,這個“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雖然不大,卻在政協委員、街道社區的共同努力下,給人“家”的感覺,而這也讓曾經的“三無小區”變成了社會基層治理的“樣板間”。
無人管“變”有人管 小區治理迎來蝶變
嘉山小區是個典型的“三無”小區。1996年建成,老房子磚混結構,小區面積共6棟樓144戶,因為戶少且沒有利潤,物業也不進駐。多年來,小區基礎設施大多缺失老化、小區管理出現諸多問題,比如停車難、晚上出行不方便、沒有監控缺少安全感等。
“我們也很著急,就把如何治理好嘉山小區作為議題上報到政協協商議事廳。”三角線社區黨委書記徐李麗說。近年來,瑤海區政協探索建立“有事‘瑤’商量”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在接到社區的反映后,三角線社區協商議事廳開始探索出了“五步議事工作法”,推動解決嘉山小區很多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讓“無人管”的小區真正變成“有人管”并且“管得好”。
政協委員們在家門口黨群服務中心二樓 “協商議事廳”中商議
其中,衛生環境方面,在小區居民里聘請保潔負責清理小區衛生;由業委會成員帶頭、組織熱心居民、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對小區的牛皮癬進行集中清理,并拆除舊的宣傳欄,疏通小區里的下水管道等。
破除“飛線充電”的問題上,政協委員們又提出,要解決充電的問題,而且能夠擴大電動車停放的數量,釋放多余的空間可以做機動車停車位。“通過招投標到最終建成使用,用時2個多月,終于完成。”徐李麗說,如今,順著小區圍墻新修的這個停車位,可以停46輛電動車,“現在小區里一個飛線充電的也沒有了,還專門給小區電動三輪車、殘疾車畫了一個充電和擺放的區域。”
此外,政協委員們根據小區實地走訪查看收集意見的結果,在小區里還安裝了共10處監控,基本角落全覆蓋,居民安全感得到了大大提升。“別看這些只是小小的舉動,但是受到了廣大小區居民的點贊,都說辦了實事,考慮很周到做得很全面。”徐李麗說。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用心提供周到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嘉山小區,干凈、整潔的環境令采訪團印象深刻。小區一處是專門擺放花草盆景的“同心共享花園”,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為這些花草澆水。
“我們了解到現在年輕人不太會養花草,但是很喜歡種植。因此政協委員們和社區工作者就聯合就想出了這個辦法,把戶主家里的盆景搬出來,由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打理照料。”徐李麗介紹說,“一來可以幫助戶主們照看花草,另一方面,這里現在也成為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我們還組織小區的孩子來植物角進行植物科普教育等活動。”
嘉山小區的植物角,社區工作人員在為戶主的盆栽澆水
在黨群服務中心,協商議事廳、七彩課堂、書畫坊、手工坊、圖書室……不到400平方米的小地方卻容納了多個功能區,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貼心服務。
家門口黨群服務中心二樓 “手工坊”功能廳
此前,政協委員走訪調研時,發現很多年輕的夫妻帶孩子,一到放暑假父母都上班,孩子沒人帶、沒地方可去,當時政協委員就提出要在社區辦個暑托班,課程由家長選擇,老師和教具教材由政協委員、社區來對接。
“政協委員們都是各個方面的專家,資源也很廣, 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鏈接社區資源,親自參與問題的推進和解決當中,具有很大影響力。不論是從法律服務還是勸解群眾,都非常有信服力。我作為一名老政協委員,也積極參與配合他們做好這些工作。”政協委員周敏說。
委員攜手成立志愿團隊 志愿服務深入小區
除了議大事、辦實事之外,嘉山路社區攜手合肥市政協委員、區政協委員多次參與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當中:帶社區孩子們過“六一”兒童節、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為社區居民講解疫情后如何緩解焦慮、為殘疾兒童送輪椅、為轄區羽毛球隊送羽毛球網和球拍、為舞蹈隊送音響、教孩子們畫畫等等活動。
社區在政協委員的推動下成立了心語志愿服務團隊,去年獲得過多項志愿服務活動的榮譽和獎項,其中,還獲得了由長三角科技志愿服務聯盟頒發的“2023年度長三角優秀科技志愿服務組織”獎。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社區去年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就科技類志愿服務活動達到了99場,政協委員們累計共參與了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余場。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實習生 唐雪玲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