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小貓小貓,量子力學是什么?”5月15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的無論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論科技”),現場擺放著一排軟萌的“小橘貓”,頭戴中科大吉祥物“孺子牛”毛絨帽,能與人對話。記者了解到,無論科技由中科大一支“90后”創業團隊組建,憑借其獨特的技術視角和創新的產品形態,多項成果受到關注。
“學術貓”雖小 蘊藏的科技很“硬核”
“‘學術貓’是公司在自主研發交互式人形機器人技術體系下孵化的第一款產品。”無論科技創始人曹榮昀介紹。5月15日下午,在“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內,記者走進無論科技,公司辦公桌上赫然擺著一排“學術貓”,小小的個頭,萌萌的表情,看著十分可愛。在公司內有一處展板,上面是關于“學術貓”研發的一些討論,包括產品構成、功能特點等。
“學術貓”交互玩偶
曹榮昀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這只學術貓是一款集交互機器人技術與大模型技術于一體的智能毛絨玩具,通過先進的交互引擎,它能夠深度理解并回應用戶的交互語言,同時具備對量子力學等學科的深入了解,可以為用戶提供有趣且富有知識性的互動體驗。記者了解到,“學術貓”的靈感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在幾個月前,曾作為亮點展品在安徽創新館亮相。
無論科技另一位成員梁聰對記者說,“學術貓”身板雖小,蘊藏的科技卻很“硬核”。“學術貓”玩偶搭載的情感語音交互模塊,其核心技術來自該公司自研的交互式人形機器人技術體系下的大模型情感對話引擎。
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 能唱歌、肢體互動還能說相聲
“我是呱呱,現在準備給大家帶來點歡樂……”5月15日下午,在中科大機器人實驗室內,技術人員現場和一款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進行對話。
曹榮昀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這款名為“頂呱呱”的機器人還處實驗室研發階段,是一款智能交互型人形機器人,現在展示的是二代機。人形機器人代表多技術融合方案,匯集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本體。不僅如此,它也是技術驗證開發平臺,可以將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在人形機器人技術平臺上進行驗證并獲得直觀的展示。
曹榮昀在做人形交互機器人演示前的準備工作
隨著技術人員與人形機器人繼續互動,這款人形機器人不僅能講笑話,肢體互動,還能回答多個問題,甚至還能說相聲,引得現場陣陣歡笑。在無論科技的公司介紹冊中,對人形機器人的特點介紹包括,聲唇匹配生成系統,大模型支持的語音交互系統,情感反應生成引擎及用戶身份-情緒和行為感知系統多類語言支持等。
“這一塊的研發工作還在持續進行中。”對眼前的人形機器人,曹榮昀說。相較于“學術貓”,“頂呱呱”交互型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更復雜,人形機器人在仿生設計上也有要求,既要能模擬出真實皮膚的觸感,又要符合人類的審美、視覺習慣,團隊在材料選擇、制備以及機械連接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
無論科技攜人形交互機器人參加活動
技術團隊成員均是“90后” 因興趣和愛好走到一起
曹榮昀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無論科技是一家科技創新企業,專注于人形情感交互機器人的研發,核心技術團隊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實驗室、信息學院的碩博研究生組成。曹榮昀,計算機學院博士在讀,本科畢業于少年班學院,RoboCup2015機器人世界杯亞軍成員;梁聰,計算機學院博士在讀,本科畢業于少年班學院,4年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模型開發經驗;唐冰,計算機學院博士在讀,參加過兩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
曹榮昀在和團隊成員討論
曹榮昀告訴記者,團隊于2021年開始了人形情感交互機器人的研發之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團隊成功申請了雄鷹基金項目,并成為2022年優秀項目代表。2023年,無論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依托于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實驗室,團隊在人形情感交互機器人的研發上,具備硬件和軟件的雙重優勢。
曹榮昀說,無論科技是依托中科大機器人實驗室孵化而來的這么一支創業團隊,目前核心技術成員有7個人,均是“90后”,大家因興趣和愛好以及所涉及的專業走到一起。
希望能推出具有獨創性的機器人產品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曹榮昀所在團隊在2021年便開始人形情感交互機器人的研發,研發項目廣受好評,在2023年成立公司并入駐科大站。在四川省成都市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博物館內,有一位來自安徽的機器人“員工”——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小川”,這款機器人正是由該團隊研制,擁有和真實大熊貓相似的外觀和觸感,頭部、面部、手臂都能活動。“小川“的職責是吸引游客并傳播大熊貓相關科普知識。
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小川”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游客互動(受訪者供圖)
曹榮昀說,團隊采用“動物+人+機器人”的設計理念,設計出1∶1仿生大熊貓機器人,實現了動物外形與人類交互方式相結合。在曹榮昀看來,對于未來,團隊也有著明確的目標,從“學術貓”開始,通過人機交互技術,賦能這類玩具,占領交互式玩具的高地,這是團隊的一個興趣方向。曹榮昀說,雖然在市場上做人形機器人的公司并不少,但團隊也會緊抓機遇,希望未來能夠做成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競爭力且具有獨創性的機器人產品。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攝影報道 實習生 唐雪玲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