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斷肢再植手術,如同在顯微鏡下“走鋼絲”,需要精準地吻合血管、神經、肌腱……4月10日,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家住六安的馬師傅近期左手拇指因機械操作不慎導致離斷,輾轉多家醫院后來到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到達醫院時正值中午時分,距離指斷已經過去5個小時,該醫院骨科主任賈其余第一時間組織顯微骨科團隊對患者傷情展開評估。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顯微骨科副主任醫師汪紅林查體后發現患者的拇指完全離斷合并旋轉損傷,“機械傷造成的離斷傷有個特點,就是看上去傷口挺整齊,但實際上血管損傷非常嚴重。”汪紅林介紹,機器切割后會有很多的污染物被一起被絞入患者的血管及周邊組織中,給術中清創、術后抗感染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患者可供吻合的血管抽剝、條件極差,術后出現血管危象風險極高。
在團隊評估后該醫院顯微骨科團隊三名骨干醫生張浩、汪紅林、魏龍雨迅速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相應的準備工作。
斷肢再植手術,如同在顯微鏡下“走鋼絲”,需要精準地吻合血管、神經、肌腱……當天下午6點,經過4個小時的再植,手術完成。
然而,術后6小時,醫生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馬師傅再植的拇指出現蒼白和指腹干癟等癥狀。值班醫生在經抗血管痙攣等治療后,其受傷的手指還是出現了血管危象,如短時間得不到改善,馬師傅將面臨血管壞死,手指截肢的風險。
時間不等人,顯微骨科團隊醫生深夜紛紛從家中趕來,再次進入手術室。經過2小時的奮戰,成功解決了動脈痙攣及血管栓塞,使患者離斷的拇指再次恢復了血運。術后,在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下,馬師傅再植的拇指成功度過危險期,現已康復出院。
據了解,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功能大約占據全手功能的40-50%,并與其他四指完成對掌功能,使得人體能進行精細操作。如果拇指功能喪失,整個手的功能可能會喪失約50%以上。如果經過再植成功及后期康復治療后,患者的手指功能將逐漸恢復。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顯微骨科醫生提醒,一般情況下,當手指離體后,細菌會快速地繁殖,特別是溫度較高的環境下,需要把斷指放在干燥的器皿里,周圍用冰塊保存,切記不能將斷指直接放在冰塊表面,以免被凍傷,并及時送醫進行急救處理。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通訊員 李歡 朱沛炎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