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9日上午10點,在位于廬江縣郭河鎮的直流±800千伏建蘇線3418號桿塔處,電力工人們在60多米高空進行檢修作業。據了解,這是華東能源大“動脈”之一的建蘇線2022年投運以來,首次開展全段停電檢修工作,將進一步提升今夏華東地區電力供應可靠性。
建蘇線首次開展全段停電檢修工作
人間四月天,綠油油的田野周邊,一基基嶄新的電力鐵塔串聯起銀色線路,向遠方延伸,這就是華東能源大“動脈”之一的直流±800千伏建蘇線。高空之上,三名電力工人在現場工作負責人有序指揮下,沿著線路高空“行走”,檢查可能存在的隱患缺陷。
“直流±800千伏建蘇線是我國‘西電東送’工程的戰略大動脈,線路全長2080公里,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市)。”據合肥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專責李方耀介紹,該工程于2022年7月1日竣工投產,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超300億千瓦時,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有力地推動能源綠色轉型,護航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每年春季相對電力負荷較低,是電力檢修工作開展的“黃金期”。為了進一步提升今夏華東地區供電可靠性,今年4月4日至4月15日,建蘇線首次開展全段停電檢修工作。“五個地市的電力工人們將在不同區域,同時對建蘇線開展檢修。其中我們合肥區段線路共61公里,涉及133基電力鐵塔,平均線路高度在60米以上。”李方耀說。
檢修期間每天將高空“走線”超5公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檢修期間每天上午9點開始,電力工人們都會按時來到建蘇線沿線,依次有序登上電力鐵塔。他們一方面將對高壓線路和鐵塔之間的導線引流板進行檢查緊固,開展耐張線夾X光探傷等試驗。同時,工人們將在高空中進行“走線檢查”,對線路絕緣子、金具導線、等部件開展精細化檢查,及時發現缺陷隱患并進行處理。
每天,電力工人們都會身著全套長袖工作服在戶外工作6小時以上,對于體力和耐力都是極大考驗。為了盡可能加速推進工作,他們平時都會盡量減少喝水次數,并在高空鐵塔上進行午餐。按照工作計劃,每組工人們每天將高空“走線”超5公里,檢查鐵塔近10基。
7月之前將完成6條超特高壓線路檢修
安徽電網是我國“西電東送”重要路徑之一,境內超特高壓線路公里數居國家電網公司前列。截至今年3月底,由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屬地運維管理的超特高壓線路達27條,總長度約1618公里,包含交流500、1000千伏,直流±500、±800、±1100千伏五個不同等級。
“超特高壓線路將來自遠方的清潔電力,源源不斷送至長三角地區,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提升線路運維保障能力,我們在超特高壓線路的重點區段布設無人機機場,每天定時開展自動巡視,實時精準掌握線路運行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將自動進行告警。”合肥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主任許義說。
今年春節結束后,合肥供電公司集合專業人員隊伍對區域超特高壓線路開展檢修工作。根據工作計劃,7月高溫大負荷來臨之前,該公司將陸續完成交流1000kV淮蕪線,直流±800千伏建蘇線、±500千伏龍政線等6條超特高壓線路春季檢修工作,進一步提升高壓輸電線路的“健康水平”。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李巖 丁文康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