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距骨壞死,一走路就疼……73歲的楊奶奶曾因為腳踝骨頭痛而無法正常行走,一動就疼得不行。3月29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安醫大二附院了解到,該院骨科(關節與足踝外科病區)將一塊3D“打印”的新“骨頭”,裝進了楊奶奶的腳踝內,目前楊奶奶已經順利度過了恢復期,并能正常下地行走。
腳踝骨頭大面積壞死致無法行走
據了解,楊奶奶于兩年前開始出現左踝關節疼痛,且癥狀持續加重,拄著拐棍才能勉強多走幾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了進一步得到治療,經過多方打聽,楊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來到安醫大二附院足踝外科專科門診尋求幫助。
“經詳細檢查,我們發現患者左距骨已經大面積壞死,踝關節功能明顯受限并且還累及到周圍關節了。”科室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詹俊鋒告訴記者。
詹俊鋒介紹,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也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距骨出現問題會嚴重影響到關節穩定性和靈活性,對正常生活造成不便。
以往此類患者一般會采用踝關節融合術進行治療,盡管緩解了疼痛,但伴隨著的是踝關節功能喪失。考慮到患者對生活質量追求提高,需保留負重靈活的關節功能,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足踝外科治療組決定采用人工全距骨假體置換術,通過3D打印技術成功復制同樣形態及大小的距骨假體,安裝到患者體內。
3D打印換上“量身定制”距骨
治療方案確定后,治療組便著手開始術前準備,提取CT數據、數字化三維重建、計算機方案設計、試模及模型設計打印、假體設計……聯合3D打印中心研發團隊針對假體形態、表面光滑度、韌帶附著點等細節進行了多次推敲設計,最終為患者量身定制了距骨假體,并成功實施了一個小時左右的人工全距骨假體置換手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后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患者出院后我院進行了定期隨訪,現在恢復得很好,已經可以下地行走,和正常人沒什么區別。”詹俊鋒表示。
“過去腳踝疼得厲害,路都走不了,現在我能下地走路,還能干活,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楊奶奶開心地說道。
據詹俊鋒介紹,此次3D打印全距骨假體置換手術為安徽省首家醫院開展的技術,除了改善患者踝關節疼痛等癥狀外,還能通過生物型假體優化患者的踝關節活動功能,保障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通訊員 沈笑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