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外出警惕“發熱伴”
合肥疾控提醒:如被蜱蟲叮咬,及時摘除后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處理
據合肥晚報報道 進入三月,萬物復蘇。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如果大家外出踏青、露營、遛狗……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3月16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預防蜱蟲叮咬,警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簡稱“發熱伴”)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經帶毒蜱蟲叮咬感染,還可在無防護情況下通過接觸感染動物或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造成感染。多發于春、夏季。
其臨床表現有發熱,血小板、白細胞進行性減少,有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全身酸痛等癥狀。潛伏期多為1~2周。早期容易被誤診,延誤治療,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據了解,大部分蜱蟲活動區域為草叢、低矮灌木叢、農田邊田埂、雜木林等。近年來發現馬路兩側綠化帶、公園和景區也偶有蜱蟲活動,還會寄生在羊、犬等家畜動物身上。每到春夏季蜱蟲滋生進入活動高峰,在戶外遛狗、露營、園藝、耕種等都有可能和蜱蟲接觸。
如何預防“發熱伴”?專家介紹,應整理家居環境,清理和殺滅雜草中和飼養家畜(寵物)身上的蜱。避免在草地、樹林、田間地頭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同時,戶外活動前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產品處理衣物、靴子和露營裝備,并通過多次噴灑以維持保護效果,使用驅蟲劑(含有檸檬桉或避蚊胺成分)涂抹裸露皮膚。外出時最好穿淺色長袖衣褲,并扎緊袖口、褲腳和領口,佩戴帽子。此外,離開蜱蟲棲息環境時,檢查身上、衣物、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附著。如發現人體或寵物被蜱叮咬,及時、正確摘除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對于蜱蟲叮咬后的處理問題,市疾控中心特別提醒,蜱蟲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其附著在皮膚上,越早清除越好。如果被蜱蟲叮咬,切不可生拉硬拽或者用其他東西刺激它,以免將蜱的頭部口器殘留在皮膚內。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蜱,更不能擠破。被蜱蟲叮咬后的兩周內,一旦出現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請盡快到正規醫院就醫,并主動告訴醫生可能的蜱蟲暴露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處置。(合肥通客戶端- 合報全媒體記者 唐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