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春節前后,親人團聚,美味佳肴擺滿了飯桌,對慢性腎病患者卻存在極大的風險,他們面臨著一個“隱形的殺手”——高鉀血癥。
正月初五,家住肥東縣的張奶奶因飲食不當胸悶氣喘半天,由肥東縣人民醫院轉入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安醫大一附院北區)。患者測血鉀為8.5mmol/L(>5.0mmol/L即為高鉀血癥),診斷為高鉀血癥。情況十分危急,張奶奶隨時都有心跳驟停的危險,醫生立即行急診血液透析治療,治療結束后復查血鉀降至5.6mmol/L,脫離了生命危險。次日透析治療床邊血氣分析示血鉀降至3.9mmol/L。
“高鉀血癥是一種致命性的病癥,可導致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該院腎內風濕科主任張璟介紹,當血鉀輕度升高,會表現為四肢乏力、手足感覺異常、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或腹瀉。但當血鉀進一步升高,就會出現松弛型癱瘓,呼吸困難,心率緩慢,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嚴重時還會出現心室顫動、心臟驟停。
專家提醒,春節前后是親友聚餐增多,腎功能不全等慢性病患者一定要規律治療。因腎功能不全時,腎臟排鉀能力明顯降低,常出現高血鉀而致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控制水分攝入,限鈉、鉀攝入,飲食要以清淡為宜。豆類、堅果、羊肉、紫菜、菠菜、莧菜以及水果中橘柑、香蕉等均含有較高的鉀,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進食或僅少量進食,且要定期監測血鉀水平,一旦出現乏力、反應遲鈍等不適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通訊員 盧越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