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母親確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已經歷多次化療,父親打零工維持家用,合肥的安安(化名)在深夜的樓道里,打開小臺燈,爭分奪秒地學習,希望笨鳥先飛“努力地突破自己”。馬上進入大三下學期,安安希望有一臺二手筆記本電腦,可以上網課和寫論文。
第一次陪母親化療,她哭了
病房里,彌漫著消毒水的味道。看著化療后的母親,安安滿是心疼。吊水從早到晚,化療后的嘔吐,她看在眼里,忍不住向記者哭出了聲,“昨天吊水到晚上7點多,今天打了兩針。”
安安告訴記者,2023年八九月份,母親被確診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這是第七次化療。“這是我第一次陪著她。”安安哽咽著說,自己在外地上大學,現在放假也有了時間。
“我們這樣的家庭,無病無災還好,但遇上了這樣的大風大浪……”安安的父親感慨,家里此前的日子還好,兒女雙全,他做零工,妻子超市上班,每年收入還有結余。妻子確診后,生活的軌跡也發生了改變。每隔20天,安安的母親要做一次化療,“嘔吐,身體無力,每次都要臥床幾天。”安安的父親,既要承擔照顧妻子、兒女和80多歲母親的責任,還要外出做零工賺錢,“我50多歲了,感覺50歲就是一個檻,做零工人家都不愿意要了。”
一個深夜,一盞小臺燈
算算開銷,安安的父親嘆氣。“化療加中藥治療,定期進行檢查,都需要錢。”上大學的安安,尚在初中的兒子,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不小的開支。就算日子再難,他對孩子們的教育并不吝嗇。
“我跟她說,砸鍋賣鐵都要供你上學。”安安的父親說,3年前,安安的高考成績并不理想,她曾萌生過退意,但他堅持讓安安繼續學業,“起碼能達到本科這個門檻。”他說自己崇拜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也吃了沒文化的虧,“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還這樣。”
安安知道,每年2萬元的學費,母親的治療,家里已是捉襟見肘。生活的難,提前讓一個女孩子感知到努力的意義,“我想努力地突破自己。”
“我不太聰明吧,屬于那種努力學習,但成績一般的。”深夜十二點,期末考試期間的樓道已熄燈,一盞小臺燈,一個努力背書的身影,是安安。“父親經常在微信里發勉勵的話,他當時沒有機會繼續學業,覺得很遺憾,他也告訴我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其實啊, 到社會上這么難,實際上讀書才是最容易的事情。”一語畢,安安的父親沉默無言。
一個心愿,二手的筆記本
在安安看來,生活的艱難,不僅鞭策要更加地努力,也讓她體會到很多的溫暖,她和弟弟,在校都分別得到了相關的資助。“我們也了解到了她家里的情況。”恒通社區工作人員張紅云介紹,社區也為安安家申報了2024年兩節特困失業人員生活補助。“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個上初中,他工作不穩定,確實不容易。”
大學的安安,仍然努力地學習,積極地參加學校的活動,拿到了不少獎項。站在演講臺上,她的笑容里是自信。“馬上是大三下學期,我準備考研。”安安說,她的新年心愿,是有一臺二手的筆記本,“ 能看網課,能寫論文就行。”
“她跟我說了,畢業做論文,希望有臺二手的電腦。”安安的父親坦言,家里暫時沒這個條件,這事一直拖著,“我也問了親戚朋友,說只要能用的二手就行,但大家都沒有。”
安安說,她想攻讀教育學專業,將來做一名老師。安安的父親說,希望孩子們努力學習,在最好的年華里努力奮斗。“無論生活怎樣,以樂觀的態度去接受。”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