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土地如何能“活”起來,“畝均效益”如何能提上去?日前,合肥市包河區公布了“畝均論英雄”改革結果。兩年來,該區通過政策、平臺等手段,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記者了解到,2021年以來,包河區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 改革,推動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根據畝均產值、畝均經濟貢獻實行差異化獎補,2年共兌現獎補資金608萬元。同時,率先搭建畝均效益評價數字化平臺,實現評價全過程“數智化”管理。
土地是畝均改革的重要要素,為了讓土地“活”起來,包河區全速推進低效用地“騰籠換鳥”,2年累計盤活低效閑置工業用地2454畝。
此外,包河區還做強金融服務“助推器”,推動企業、金融機構“牽手聯姻”,2年累計為全區企業投放區級財政金融產品達5.18億元。
“從數據看,包河區企業畝均效益呈上升趨勢,但和合肥高新區、經開區等國家級開發區相比,和上海、浙江等長三角先發區域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卑訁^政府相關負責人呢表示,下一步,該區將加速土地“騰籠換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畝均效益改革。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