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月7日,合肥市廬陽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區預計202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0億元、增長5%;服務業增加值1100億元、增長5%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1億元、增長9.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024年,廬陽區將堅持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全力書寫“產城人”融合發展新篇章。
合肥市廬陽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
淮河路步行街創成“全國示范步行街”
2023年,廬陽區聚焦“2+3+X”產業發展方向,優勢產業穩健發展。金融業高水平集聚,合肥金融廣場二期等高端樓宇投入使用,5家金融機構簽約落戶,10支基金注冊入駐;商貿業持續繁榮,四牌樓商圈新增一線品牌和首店60余家,淮河路步行街創成“全國示范步行街”。
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簽約瑞控信等56個新興產業項目,實現國家級智能工廠、工業設計中心“零的突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戶、“四上”企業160余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百億;傳感器產業加速集聚。
科技創新蓄勢賦能。新增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企業26家、穩居合肥市第一方陣,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6家、同比增長35%;促成聚能電物理、未來創谷總部基地簽約落戶;簽約引進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先進科學計算與工業軟件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兩家新型研發機構。
大恒能源智慧光伏生產車間VR-EL一體全檢。 趙明 攝
為全力保障產業發展,廬陽區設立規模50億元的“廬州壹號”產業母基金,參與組建11支產投、創投基金,通過基金招商撬動6倍投資落地。同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項負面清單,實施“局長服務員、區長店小二”工作機制,舉辦23期“廬陽政企有約”懇談會,辦結為企服務平臺問題390件;搭建“金色驛站”金融機構服務平臺,助力56家小微企業獲得融資2.3億元;加大財政金融產品投放力度,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超40億元;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退稅超18億元……
開展40個老舊小區改造
2023年,圍繞老城區、西部片區、北部片區“三大片區”建設,廬陽道路交通、房屋征遷、城中村改造等重點項目、民生工程全面鋪開。
在老城區,合肥城市記憶館正精雕細琢,省工商聯老樓加速改造。在西部片區,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順利開工,400米大氣環境氣象梯度觀測塔啟動征地,雷俞路、譚崗路等6條配套道路進場施工。在北部片區,落戶海螺水泥區域總部等7個現代服務業大項目,合肥國際陸港一期、中外運物流園投入運營,“芯廬州”集成電路產業園順利開工,工投創智三期、詹記食品產業園竣工交付。
此外,該區啟動龍高照城市更新片區和四里河左岸片區桃花南項目;推進新大郢等7個城中村改造,完成合鋼三廠增征等5個項目征遷掃尾;建成交付龍王唐崗、童大郢復建點,完成6100套房屋安置;開展40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老樓加裝電梯87部;建成麗水路等8條道路,打通固鎮路等5條斷頭路……
龍高照片區。 何剛 攝
2024年,在城市更新方面,廬陽區計劃完成龍高照城市更新片區、桃花南片區征遷,啟動蒙城路沿線、板橋河右岸城市更新項目,全面推進12個城中村改造等;在項目建設方面,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30個,建成肥西路上跨北一環等5條道路;在發展環境方面,推進重點區域秩序整治,深化“皖美紅色物業”建設,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新增就業2.8萬人 吸引大學生就業1.4萬人
為寫好“群眾幸福感”這篇文章,這一年,廬陽區鉚足勁、拉滿弓。
教育方面,新開辦2所小學、3所幼兒園;建成2個市級示范托育機構。醫療方面,社區醫院建成率80%,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覆蓋率100%;成功創建2家全省優質醫養結合示范中心。文化方面,“走讀老城”成為首批長三角人文經濟典型案例,廬陽躋身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區。養老方面,探索“1+4+N”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入選民政部優秀案例。就業創業方面,新增就業2.8萬人,吸引大學生就業1.4萬人,發放人才安居補貼2164萬元;扶持“雙創”項目202個,IE果園獲評安徽青年創業園。
素質教育有溫度。 任琨 攝
2024年,廬陽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公共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計劃建成固鎮路中學等5所校園;全面推動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新增就業2.8萬人以上、吸引大學生就業1.4萬人以上;建成2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同時,加快推動廬州學宮、李鴻章家族當鋪保護修繕,完成三國新城遺址公園保護提升工程等。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通訊員 何曉珺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