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合肥的張蓓從不曾想到,60歲的自己可以獨自駕車環游世界。甚至在兩年前,她一個人都沒怎么出過遠門。2022年以來,張蓓一人一車先環游大半個中國,又先后游歷了7個國家,行程達4.5萬公里。先后在多個短視頻平臺開設賬號分享自己的旅途經歷,張蓓每天和天南地北的網民互動。“通過自駕游,我開啟了人生下半場。”12月17日,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身在迪拜的張蓓這樣總結自己這兩年來的生活。
張蓓在格魯吉亞葡萄酒故鄉。
方向盤握在自己手上 開啟人生下半場
張蓓,退休前在一家企業工作。2010年,孩子高中畢業,她開始嘗試跟團旅游。但是,她一直沒有找到那種完全把握自己行程的感覺。
2021年,退休已經好幾年的張蓓仍在外面打工。因為左腿經常感覺到有一點疼痛,就想趁著身體好再多跑一點地方。在此之前,她刷到了一些短視頻,看到有女同志一人一車外出旅游。“方向盤握在自己手里,想到哪里就去哪里,這樣的感覺還是蠻酷的。”
2022年初,張蓓和已經90歲高齡的父母親說,她要到海南去避寒。但其實當時她心里已經做好準備,可能要駕車去西藏、新疆,怕老人家擔心,就沒跟他們講實話。
那一次,張蓓駕車從合肥一路向南到海南,然后到廣東、廣西、云南、四川,后來進入西藏,從西藏又到了新疆,然后進入內蒙古。這一趟自駕歷時九個月,出發的時候還是年初,回到合肥的時候都快到年底了。大半年的歷練,讓張蓓領略了山清水秀的南國風情,也見識了大漠孤煙的北國風光。
2023年初,張蓓再次駕車出發,這一次她把目的地瞄準了境外。第一站到老撾,接著又去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回到合肥后沒多久,感覺意猶未盡的張蓓再次駕車出發。
兩年前還沒單獨出過遠門,現在說走就走環游世界。目前張蓓自駕去過老撾、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朗,一共七個國家,整個行程前前后后有4.5萬多公里。
張蓓在高山國亞美尼亞的懸崖上俯瞰對面教堂。
皖A小紅車 收獲異國友誼
張蓓在一些社交網站開設了賬號“徽子墨的旅途見聞”,把自己的旅途見聞和大家分享。旅途中,張蓓不失時機推介中國、宣傳家鄉合肥,也收獲了很多天南地北的友誼。
張蓓的車是紅色的,這一抹亮麗的紅色在很多地方回頭率很高。在張蓓分享的旅途視頻中,很多人夸她的車漂亮,要求合影。張蓓總是爽快答應:“我來自中國,China。”然后用翻譯機問對方:“中國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去過中國嗎?”遇到國內來的游客,張蓓則會親切打招呼:“你好,我來自安徽合肥。”
在北冰洋附屬海。
2023年11月,張蓓駕車到了亞美尼亞,入住一家當地的民宿。民宿的男主人告訴張蓓,她的車是他們接待的第一輛自駕中國車。熱心的男主人,駕車帶張蓓去尋找理發店和干洗店。民宿的小主人是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一看到張蓓的鏡頭,就滿臉綻放出治愈一切的笑容,嘟嘟嚕嚕說一大串誰也聽不懂的話,張開雙臂撲過來。“那一刻,你能感覺到,笑容真的是通用語言。”
張蓓看到了相鄰一家的民宿里有很多柿子樹,金黃的柿子掛在樹上,就跑過去拍攝,結果民宿的男主人馬上摘了一袋柿子送給她。過意不去的張蓓要給錢,“money,money!”可是對方卻連連擺手說:“No money,No money。”
2023年10月,張蓓駕車路過北高加索地區一個叫布瓊諾夫斯克的小城市。有一個俄羅斯的女粉絲,發現了徽子墨的車。第二天,興奮不已的小女孩就和媽媽、弟弟一道,帶著紅酒、巧克力、玫瑰等禮物,在小紅車邊上一直等張蓓,就是要跟她見個面。
航拍亞美尼亞千年古教堂。
來到北極圈 抵達世界的最北端
2023年5月,張蓓駕車還抵達了北極圈。通過圣彼得堡一路向北,經摩爾曼斯克繼續沿克拉公路北上,她一直把車開到了北冰洋沿岸附屬海巴倫支海。在一個名叫捷里別爾克的小村子里,張蓓遇到了極晝——太陽掛在天上,大街上卻沒有什么人,張蓓看看時間已經是午夜時分。
在海邊,張蓓看到了一個男子正在擺弄他的小艇。原來,他是從摩爾曼斯克開車來這里釣魚的。張蓓在解說這段視頻的時候說,“這就像合肥,周末開著車到長豐去釣魚一樣。”評論區里立刻引發來自合肥粉絲的回應。
在北冰洋留影。
旅途中的不愉快 成為小插曲
不疾不徐的語速,滿面笑容的解說,展現在網友面前的徽子墨總是那樣陽光自信,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并不都是順境。
今年初,張蓓駕車在老撾經過一個土匪山的地方。這個如此山野的地名帶給張蓓的的確是驚悚。車子一邊是陡峭的山石,一邊就是懸崖,路面高低起伏、坑坑洼洼。不時有大貨車疾馳而過,掀起漫天煙塵,讓本就戰戰兢兢的張蓓只好將車停下,等一下再走。走著走著,一輛車擦著張蓓的小紅車超了過去,然后就在張蓓的眼前來了一個360度轉彎,掉下了路基……開過這段路,感覺度過一劫的張蓓在鏡頭前忍不住落淚哽咽。
在格魯吉亞一個叫西格納吉的地方,張蓓還遇到了訛詐。張蓓在一個平臺拍照時,一名女子說要收費5拉里。張蓓表示同意,誰知道拍完后,這名女子卻以張蓓的車子停放地點不對為由,索要50拉里,并稱否則就叫警察。最后在當地警方的協調下,張蓓給了對方5拉里脫身。
此外,在伊朗滯留9天、到莫斯科那天從傍晚到第二天凌晨都沒有住進酒店、被相關人員翻看手機刁難……細數之下,旅途中的各種不堪也不少。
可是,整理、剪輯視頻總是滯后——在第二天翻看視頻時,這些都已經變成了旅途中的小插曲。一切,在看到的美景和領略到的異域文化面前都不值一提,鏡頭前的徽子墨說起這些事情來,總是語速平穩、波瀾不驚。
在旅途上,慢慢被治愈
漂泊在路上,吃苦當然難免,問題是吃這樣的苦,有什么收獲?
張蓓表示,自駕最大的收獲,是作為一個退休的人,她重新開啟了人生的下半場。在大家看起來,退休后很多人會不知所措,早先忙碌的工作環境,一下子陷入“無事可做”的失落。“每天駕車出游、拍片,剪輯短視頻,我重新找回到了那個每天忙忙碌碌的充實狀態,可能這個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
在亞美尼亞北部城市阿拉韋爾迪,張蓓看到了當地老鑄銅廠的一輛纜車懸停在兩座山之間的空中,參觀了地洞圖書館;在俄羅斯金環鎮,和美若童話的當地秋天撞個滿懷……張蓓表示,美景總是在不經意間突然到來,旅途的每一步都像開啟盲盒一樣。行走著,欣賞著,思考著,感悟著,總有一些景物會觸摸到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所見所聞會讓你重新打量這個世界。
皖A小紅車進入船艙渡過波斯灣進入阿聯酋。
在旅途中,那些曾經解不開的結,很多想不開的事情都煙消云散。看到世界這么大,以前那些事都不是事了。
此外,在短視頻平臺上,張蓓看到了很多人的留言。“了不起!” “您為我們退休后的生活樹立了一個標桿,謝謝您!”“讓我們跟隨您的鏡頭,去看看這個世界。”“請及時更新,我們等著看呢。”……從被圍觀到被需要到被贊賞,這些留言給了張蓓很多鼓舞。“60歲,人生時不多,我只想每天一個小目標,在追尋環游世界的夢想路上,讓自己的心活出最年輕的模樣。”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受訪者供圖)
記者手記 兩個女子背后的大時代
1940年前后,皖北宿州一個鄉村里,一名女子向家人說道:你們啥時間能套上牛車,帶我去符離集看看火車?這名女子是我的曾祖母,這個事情是我的父親講給我的。曾祖母的愿望有沒有達成,父親沒有說。符離集到我老家,18華里的路程,在那個年代對一名小腳女人來說,是無法逾越的畏途。在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曾祖母從柴米油鹽等家庭事務中抬起頭來,開始對未知的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我覺得她很了不起。
80年后,把方向盤握在自己手中的張蓓,一人自駕游歷了7個國家,現在還在路上。說走就走,不依附任何人,并一直抵達世界盡頭,張蓓也很了不起!
80年間,物質、技術、社會、觀念都在進步……它們為個人的夢想實現提供了可能。這兩個女子個人的故事如草蛇灰線,背后映照的是時代闊步前進的步伐。
編輯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