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驚艷的戲曲扮相、優美動聽的戲曲唱腔……10月14日下午,肥東縣首屆中小學原創戲曲課本劇專場演出在丁玉蘭廬劇院舉行,為觀眾送去一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富于傳統文化韻味的視覺與聽覺盛宴。
此次課本劇展演共展出10個節目,包含黃梅戲、廬劇、徽劇、京劇等劇種,學生唱“主角”、專兼職老師當“配角”,用原創戲曲課本劇的形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形態”向“生活形態”轉換,使價值觀在全縣中小學校做到日常化和生活化。
課本劇黃梅戲《七仙女贊肥東》展現現代化肥東的精彩面貌;廬劇《一條毛毯》講述了珍藏在肥東縣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里一份珍貴文物背后的故事;徽劇《萬仙獻瑞》介紹了肥東縣的歷史名山浮槎山風景;黃梅戲《自食其果》和黃梅歌《肥東市民文明公約》號召市民要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博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歷時8年的深耕細作,肥東縣通過戲曲課程學習和舞臺表演展示等,培養了一大批熱愛傳統戲曲文化、收獲自信的學生?!拔姨貏e喜愛戲曲,平時在家里幫媽媽干家務活、上學走路上都喜歡唱幾句廬劇,他們都喜歡聽我唱?!狈蕱|縣古河路小學學生、廬劇《西瓜妹》的表演者梁晨露開心地說。
據肥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管旭介紹,肥東縣與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戰略合作項目,為期三年,內容除了24個戲曲課本劇編排以外,還包括縣內戲曲專兼職教師三年240個學時的戲曲培訓,60場進校園專場演出及課題研發、藝術交流等活動。
截至目前,肥東縣共有市級優秀戲曲傳承基地1個,市級優秀戲曲社團8個、縣級優秀戲曲社團10個、縣級戲曲傳承基地4個,53所學校組建戲曲社團,社團學員約1200人。自2017年以來,全縣已有70名學生考入本科戲曲表演專業。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彭紅玲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