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2022年秋季開學前夕,合肥市包河區出臺了《區屬中小學書記校長參與一線教學的規定》,要求中小學書記校長堅守教育教學一線給學生上課,一事引發關注。而其他縣區雖然沒有出臺規定,但是校長在一線教學也成為常態。
一個多學期過去了,校長“回歸”講臺效果如何?校長們如何協調行政和教學工作?面對“作秀”的聲音他們又是何態度?近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校長們的課堂。
關鍵詞:現狀
校長回歸教學一線成常態
上午十點,陽光灑在操場上,正是學生們做早操的時間。除了班主任老師,合肥市陽光小學校長王玲的身影也出現在操場上。“這位同學,跑步時把口罩去掉。”細心的王玲關注著學生們的一舉一動,期間不時和老師們交流著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
早操結束后,王玲回到校長室短暫休息了幾分鐘,緊接著拿著教材和“獎品”走進了三年級教室,帶著同學們開啟了閱讀之旅。 “大家還記得上節課的內容嗎?”王玲帶著笑容走上講臺,課堂氛圍立馬活躍了起來。鳥類遷徙的道路上會遇到哪些問題?蝰蛇是冷血動物,為什么要曬太陽?……隨著王玲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同學們帶著問題開始閱讀,并展開了熱烈的小組討論。
“我現在帶的是三年級的閱讀和五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一共帶了四個班級。”王玲現在每周承擔五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的過程和所有普通老師一樣,備課、上課、研討一樣都不少。
據了解,目前校長在一線上課在合肥市其實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校長一直在教學一線沒有脫離過講臺。有的區以文件規定的形式將其制度化,包河區2022年八月出臺《區屬中小學書記校長參與一線教學的規定》,52所區屬中小學共計55名書記校長全部排出課表,陸續走上講臺,回歸教學一線。
目前這55名校長依然在教學一線。有的去雖然沒有專門下發規定,但是校長書記上講臺也是常態。蜀山區除了有幾位教育集團校書記和校長沒有一線代課,其他校長都在教學一線崗位,有的校長教授的還是數學等重要科目,多的一周要到七八節課。
關鍵詞:變化
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在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嘉和苑校區,執行校長奚曉雯的辦公室經常有孩子在課后跑來找她聊天。在她看來,校長在一線教學最大的好處就是與孩子的關系更近了,更理解孩子,教育更有針對性。
從普通老師到校長,奚曉雯一直沒有離開過教學崗位。她帶的學科是語文,一周共八節課,孩子是她從二年級帶班直到現在六年級,每個孩子和家長的情況她都了如指掌。進入六年級后,她明顯感覺到孩子們的叛逆期給學習帶來的影響。幸運的是,不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很信任她,因此很多時候她充當了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調解員角色。“教育的主體應該是人,而不僅僅只是知識。因為在一線,所以我才能理解孩子的叛逆,同理家長們的焦慮,在教學管理中就會考慮這些因素,和老師們教研時也會更有針對性。”
在合肥一中包河分校校長李平看來,校長回歸講臺,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更有利于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的問題,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和學生零距離的接觸更有利于融洽學生和學校管理層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學校多一份親近感,辦有溫度的教育。”李平說,校長走進課堂,能夠更好地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或者問題,以便于精準施策。在課后,李平也經常和學生們談心,學生們也經常會走進校長室,向她反映問題或者尋求幫助。
保持教育教學的敏感度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陽光小學校長王玲看來,校長在一線教學能夠始終保持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敏感度。
“王校長講課比較有意思,形式也很多,有時會講到書中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借著故事講書本中的一些道理,有時也會給我們播放一些視頻,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書本上的內容,有時也會講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合肥市陽光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席慕凡說。
“我之前帶五年級閱讀課,發現高年級的孩子們比較喜歡閱讀文學類的作品,但是讀科學類書比較少,因此這學期學校在推薦閱讀書目時的會重點推薦一些科學類的讀物,讓中低年級的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科學類書籍的基本功。”王玲表示,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在舉辦科學節時會融入一些科學類的書籍,學校平時也增加了一些科學類的講座,讓科學和閱讀結合起來。
一線教學也讓校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王玲經常會拋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參與討論。“比如關于親子關系的問題,孩子們討論了兩節課,大家在課堂上非常活躍,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關于家長不讓自己玩手機,有的孩子會和家長進行軟抵抗。”在小組討論結束后,王玲會帶著學生們分析家長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家長關心的是什么,孩子如何學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又應該如何調配自己的學習時間。
“小組討論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和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也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王玲說,這種教育教學方式已經在全校進行了推廣。
把新教學理念帶上講臺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改革組合拳,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綜合素養、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要求。如何把國家的教育綜合改革帶入課堂,成為很多教育從業者思考的問題。在合肥一中包河校區校長李平看來,校長進入課堂一線教學為落實新教學理念提供了實踐的基礎。
“比如議題式教學、大單元備課等都是新的改革方向,校長走上課堂的時候首先要體現這些理念,對其他教師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李平表示,重返課堂后,她對自己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比如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接受程度,課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啟發和引導,課后要科學布置作業和及時為學生答疑,做到管教和管學相結合。
“一線教學也是倒逼校長們不斷進步,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好地用于教學和管理中。”奚曉雯認為,2022年新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是重點,如果校長只有理論,卻不知道如何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對于老師隊伍的引領作用就會減弱。 只有長成長了,把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分享給老師,才能引領老師們進步。
關鍵詞:回應
給校長“減負”讓回歸不是“曇花一現”
校長回歸一線教學后,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很多人對校長能堅持多久持觀望態度。有人認為校長行政工作繁忙,“回歸”講臺是“走形式”。對于這些聲音,校長們表示有聽過,但是行動將是最好的解釋。
“校長的行政事務較多,這是事實。如果想堅持在一線,既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也需要校長合理調度自己的時間。”奚曉雯告訴記者,在蜀山區這些都不是影響校長教學的因素。
據了解,蜀山區教體局為了不影響校長們上課,要求一年集中一把手校長開會不超過6次,通過嚴格控制大會的方式,給校長們減壓,解決了書記校長們上課的后顧之憂。教育集團內部校區之間開會則避開工作時間,這樣就不影響校區校長們的授課。對于校長本人來說,則要合理調配自己的時間,譬如將學習培訓都安排在寒暑假和周末,不占用工作日時間。
在包河區,一方面通過《規定》將書記校長參與一線教學常態化、制度化,讓回歸課堂不是“曇花一現”。同時,包河區教體局還想方設法確保書記校長安心教學。比如將每周一作為全區教育系統“無會日”,原則上不安排須由書記校長參加的會議。上級領導來學校調研、檢查時,書記校長如有教學任務,無須陪同彰顯了教學的核心地位。包河區教體局不僅通過示范課觀摩課和教學評比等給出了“壓力”,讓校長們花精力在備課和講課上,真正起到校長回歸一線教學該有的示范引領作用。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張曉嶸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