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3月27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臨泉路上的和煦園小區。在小區33號樓,因火災曾一度被封閉的非機動車停車庫大門已打開,門上貼著《封閉火災現場公告,內部除了受損的電動車,部分設施也損壞。
多位居民稱,在3月21日晚上火災發生時,現場曾傳出爆炸聲響,很快消防車就趕到現場。大皖新聞記者找到車庫管理員褚先生,他向記者回憶了事發情況和逃生一幕。記者從物業和轄區雙崗街道萬小店社區了解到,火災并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起火原因尚在調查。
非機動車停車庫夜間突然失火
“失火的車庫是小區里最大的一處非機動車停車庫?!?月27日,和煦園小區的居民劉先生對大皖新聞記者如此說。據劉先生介紹,和煦園小區共分為四期,小區里有幾十棟居民樓,居住著1000多戶,火災發生在3月21日晚上10點多,起火的地方是小區33號樓下方的非機動車停車庫,平時這里停著一、二百輛電動車,這還不是停滿的狀態。
車庫內起火區域仍拉有警戒線。
劉先生說,小區里有5處非機動車停車庫,相比其他的停車庫,失火的這處停車庫是面積最大的一個,幸好火災發現得比較及時,在火災發生后,現場不斷冒出滾滾濃煙,在報警后,消防車很快就趕到現場救援。
住在33號樓的一位住戶則告訴記者,3月21日晚上火災發生的時候,其在家中聽到“砰”的疑似爆炸聲,之后下樓查看發現是車庫失火,現場不斷冒出黑煙,味道特別難聞。33號樓只有6層,有幾位居民稱都聽到爆炸聲響,有居民推斷是電動車電瓶燃燒發出的聲響。
車庫內的地面上散落著一些碎塊。
一家三口光著腳逃了出去
3月27日,在和煦園小區,記者找到了起火停車庫的管理員褚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70多歲,看管這處非機動車停車庫已有十多年了,平時和老伴及女兒住在車庫里。褚先生向記者回憶,3月21日晚上10點10分,他和往常一樣,將車庫大門上鎖,之后和老伴上床休息,可沒過一會,他們就聽到了爆炸聲,聲音很響,等他們起床的時候,發現已經斷電了。
褚先生講述逃生一幕。
褚先生說,他看守電動車車庫已有多年,從沒遇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氣味特別嗆人,老伴因為驚慌還摔倒了,他也很慌,在黑暗中去摸鑰匙,好在及時摸到了車庫大門的鑰匙,之后他們一家三口光著腳逃了出去,“幸好沒睡著,否則可能出不來了?!?/p>
褚先生對記者說,車庫只有一個出入口,他們睡覺的地方離大門不遠,這是他們能逃出來的關鍵。在報警后,消防、轄區街道和社區及物業人員都趕到現場,褚先生的老伴被送往醫院進行檢查,好在無大礙。不過褚先生說,因為突發火災,衣服、被子等很多物品受損,現在連睡覺的地方都成了難題。
褚先生稱從落滿煙灰的床上逃生。
多輛車被燒毀 車庫部分設施受損
在現場,起火的非機動車停車庫大門上,除了有消防部門貼出的《封閉火災現場公告》,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一張小區物業貼出的《通知》,通知車子受損的業主帶車輛的有效證件到物業進行登記。3月27日,記者跟隨車庫管理員褚先生進入火災現場查看,因內部已斷電,里面漆黑一片。在手電筒的照射下,記者看到起火的區域附近仍拉有警戒線,多輛電動車已被燒得只剩骨架,附近還有其他電動車受到波及。
現場張貼《封閉火災現場公告》。
除了電動車,記者還看到,不少墻面被熏黑,地面上有很多碎塊,甚至還有損壞的白色管道散落在附近。小區物業負責人汪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前物業已貼出通知,目前來登記電動車受損的業主已有20多位,火災中多輛電動車被燒毀,也有一些電動車未被燒毀但受損的,仍在登記中。除了受損的電動車,汪先生說,車庫內安裝有智能充電樁,車庫內的部分設施也受損,其中包括連接居民樓的污水管道。
汪先生告訴記者,在火災發生后,消防救援人員快速趕到現場,物業人員也趕到現場,火很快被撲滅,消防救援人員在現場進行了持續的排煙工作,一直忙碌到凌晨,火災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相關情況正在調查 物業被要求整改安全隱患
3月27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和煦園小區物業管理處了解到,在小區非機動車停車庫發生火災后,消防部門人員已到現場展開調查,目前火災原因等相關情況正在調查中。對居民在事發當晚聽到的爆炸聲響,小區物業負責人汪先生說,經過了解,爆炸聲應該是電動車電瓶燃燒產生的。
事發和煦園小區。
就此事記者也與轄區雙崗街道萬小店社區進行聯系,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火災發生后,街道和社區人員都曾到現場查看,車庫部分設施受損,目前維修工作還未展開,車庫處于無法使用狀態,目前在等消防部門的火災調查結果。
這位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火災還導致連接居民樓的污水管道受損,導致出現污水沒法排放的問題,就這一情況,社區已介入協調,同時相關部門也已要求小區物業整改安全隱患。
大皖新聞記者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