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生一爐火、烹幾盞茶,約三五好友,偷得浮生半日閑。從去年冬天開始,“圍爐煮茶”這一休閑形式可謂“火出圈”。根據某平臺的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以來,全國帶有“圍爐煮茶”關鍵詞的實體商家數量不斷增長。在合肥市寧國路上的一處老居民樓內,就“藏”著一個小茶館。這幾日合肥陰雨綿綿,茶館內爐火灼灼、暖意融融,成為這個城市中一隅寧靜的小天地。
品茶中享受慢生活
這本是一處帶院子的底層住宅,鬧中取靜,第一眼見到時,代秋玲就決定將這里租下來。從設計到裝修,再到布置,她都親力親為,2022年初夏,一座屬于她的小茶館終于對外營業了。
經營茶館之前,代秋玲一直在餐飲公司做運營策劃工作,積累了許多經驗。“我很喜歡綠植,喜歡茶文化,也有院子情結,所以在決定開茶館的時候,就想著要找一個帶院子的地方。”代秋玲說,從有了想法,到租到合適的場地,一切都十分順利,房東與自己也很投緣,這讓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踏入小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綠色,石子路與植物相互映襯,桌子上粉色的花朵點綴其間,與周邊的老式居民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葉子又長又尖的植物是蒲葵,四季常綠,在合肥很難買到,記得當時是從廣東定的貨,旁邊是尤加利、竹子,還有葡萄樹、桂花樹、蘋果樹……”隨著代秋玲的介紹,記者仿佛置身一座小小的植物園,在雨水的滋潤下,空氣中都彌漫著植物特有的清香。
走進茶室,又是另一番景象。爐火燃燒正旺,普洱與陳皮搭配散發出濃郁的茶香,喝上一口,神清氣爽。墻上有幾排擱板,上面擺放著各類茶葉、花茶、干果,氛圍感十足。“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卡座,另外還有兩個包廂,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都能坐滿。”代秋玲說,茶室剛開業時,她就引入了圍爐煮茶,當時,這種形式還沒有大火,沒成想到了冬天,圍爐煮茶成為消費者熱捧的新業態,生意十分紅火。
“我們的顧客以女性居多,尤其是年輕女性,在喧鬧的城市里,能有一處安靜的地方供她們聊天、休閑,還能品茶或咖啡,所以很受歡迎。”代秋玲說,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她在冬季也推出了幾款圍爐煮茶的套餐,不同的茶葉,搭配核桃、花生、紅棗、玉米、龍眼等烤物,讓大家在快節奏的城市中享受難得的慢生活。
在這里留下美好回憶
除了冬春季主打的圍爐煮茶套餐,茶館里的綠茶、紅茶、普洱等應有盡有,此外,冷泡窖花茶也是店內的特色之一,在夏天尤受歡迎。
“比如香悠茉莉冷泡茶,是用綠茶和茉莉花一起炮制的,綠茶清香,可以解乏、消炎,茉莉花芳香,能清熱解毒,非常適合夏季飲用。”代秋玲說,待荔枝上市后,還會將白茶與鮮荔枝榨汁后進行搭配,味道十分治愈。這些冷泡茶的搭配、具體配比,都經過了代秋玲的不斷嘗試,“要想將冷泡茶的味道發揮到極致,要注意泡茶的水溫不能高,最好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涼白開,還要提前做好,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時間。”代秋玲告訴記者,她還專門學習了甜品的做法,店里也有一些中式的菜肴可供不同需求的顧客選擇。
為了經營好茶館,代秋玲之前花了許多時間學習茶道、茶文化,“現在正是春茶上市的季節,近期我準備做一個品茶會,邀請一些老顧客和朋友來參加。”代秋玲說,店里會定期舉辦一些主題活動,在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他們就舉行了一次插花活動,深受顧客歡迎。
告別了加班、應酬,代秋玲很喜歡茶館里愜意舒適的氛圍。在茶館的菜單封面上,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句話: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我要用我的茶,將記憶里的故事留在茶色里。這也正符合代秋玲如今的心境。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色,就算是相同的茶,由于沖泡的濃度和時間不同,茶色也有所不同,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樣,希望來到茶館的人們都能在這里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代秋玲說,茶館開了不到一年,經營狀況比自己當初預想的要好得多。通過這次創業,她想問題、做事情也更加主動、有活力,如果以后有機會,還想開一間更加純粹的茶室。“現在這個店比較偏休閑、年輕化,我還是想做一個更加有品質的、中式風的茶室,能夠更好地將茶道、茶文化宣傳出去。”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