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按 2022年底,我國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修改了實施三年的封控措施。對于中小學生來說,2023年春季學期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首個學期。結束了三年的防控,學生和家長的生活有什么變化?學校和老師的教學及管理又做了哪些調整?記者近日走訪了這些人群,記錄發生的變化。
大皖新聞訊 作為班干,李靜晨這幾天正在和班委會的成員們商議著3月份的研學游事宜。因為氣溫回暖,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都希望這次研學游能走得遠一點,而這在上學期是不可想象的。對于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她覺得最大的感觸就是學習節奏不會再被打亂,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變得更自律和規律起來。
想繼續未完成的小學畢業游
“這次研學游大家都很期待、興奮,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以班級為單位離開合肥了。”今年初二的李靜晨,在小學六年級那年遇到疫情,此后就沒有出過遠門,三年里去得最遠的地方是黃山。而在小學時期每年都有的春季研學游,似乎也成了久遠的回憶。所以從2月中旬開始,學校提出春季研學游計劃后,大家就在期待著去哪里。對于同學們來說,他們更期待能走得遠一些,而不是只在合肥市周邊;能在外住一晚或者兩晚,而不是當天來回,少了“游”的感覺。
之所以對這次研學游這么期待,還是因為自己很久沒有出去游玩過。本來父母計劃小學畢業的暑假陪她去海邊或者沙漠,但是等到準備出行時,各地又發生疫情,畢業游就此擱淺。到了初中后,學習壓力驟然增大,遇到寒暑假和節日小長假,也總是因為不時冒出的疫情不能出省。同學們一起出游更是不現實,印象中,學校只組織過一次合肥市內的研學游,參觀一個工業基地,上午去下午就返回,同學們都覺得有些無聊。
除了春游,李靜晨說自己也會利用假期安排旅游,彌補三年來的“損失”。不過因為學業壓力比較大,她也不會去很多地方,目標就是今年暑假能把被耽誤的小學畢業游繼續,去一次三亞海邊,或者沙漠。 “放開后旅游的機會就多了,也不急這一時,現階段還是先把學習搞好。”
培養更自律自覺的學習習慣
說到學習,李靜晨有些焦慮。雖然她的成績稱得上優秀,但是之前間歇性的網課也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自律性還不夠。如果今后想更進一步,要先從加強自律性開始。她認為疫情前后學習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習變得更規律,自己的心浮氣躁也有所改變。
“網課對大家的自律自覺有很高的要求,畢竟不是在學校,少了很多約束,所以每次停課上網課,學習效率都會大打折扣。”李靜晨說,有幾次自己起晚了,就只是穿好了上衣,在床上打開電腦上課。這樣的聽課效果和線下上課完全不一樣。電腦和平板在身邊,上課間隙就會忍不住玩一玩。課上完了,有時也會忍不住誘惑,所以每次停課上網課她的成績都會下降一點。
這學期開學后的摸底考,她在年級的排名下降了50多名,已經意識到學習的緊迫性。現在她制定了學習計劃,課內的作業爭取在校內完成,回家后是補缺補差和提高的時間。因為再也不必關心有沒有疫情、停不停課的問題,所以大家在學校時也能做到心無旁騖地學習,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節奏。
疫情防控放開后,還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和父母關系也和諧了,而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感受。究其原因,李靜晨覺得上網課都在家里,父母會不自覺地關注到上課是否專注、課后有沒有玩手機和電腦的問題,很容易就和孩子產生沖突。她身邊就有同學上網課期間和父母吵翻離家出走,幸好只是去了同學家,被同學媽媽送了回來。
從現在開始,學生不會大規模地上網課,處于老師的監督下,大家的行為會收斂很多,也少了和父母之間為手機、電腦而產生的爭執和分歧。現在放學回家后,爸媽也只是在吃晚飯時聊聊學校的事情,而不是只關注學習,感覺大家都輕松很多。
大皖新聞記者 張曉嶸 伍靜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