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年來,現燒的飯菜熱騰騰地上桌,松軟可口的米飯噴香味蕾,就餐環境不斷改善,服務近2000戶家庭,合肥包河區望湖街道望湖社區老年食堂收獲了“鐵桿粉”,贏得了好口碑。
老人到望湖社區老年食堂打菜。
不說我都知道他點啥
“來啦,14元的對吧?”11月30日11時許,合肥包河區望湖街道望湖社區老年食堂,季女士熱情地和打飯的老年人打著招呼,盛飯、刷卡一氣呵成。
“今天是7個菜,外加一個辣糊湯。”季女士告訴記者,當日的葷菜有千張肉卷、土豆燒肉、燒魚和茭瓜肉絲,素菜是韭菜豆芽、青椒海帶和芹菜木耳,“一周六天不重復,七十歲(含)以上的老人都有優惠。”
“很多老面孔,不說我都知道他點啥(套餐)。”2012年9月,望湖社區老年食堂正式開放,同年,季女士來到食堂工作,已有11年多。早上5點多到崗,下午1點多結束,季女士和另外3名同事需要完成洗燒打飯的全部工作,“你看,我們一直忙個不停。”當日中午,隨著老年人陸續前來,4人各自分工,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
“有老年人還寫了一首詩,感謝我們。”雖然忙碌,但季女士笑容滿面。
來食堂吃飯成了習慣
“干凈衛生態度好,(就餐)成了習慣。”73歲的李先生和老伴正在就餐,對飯菜口味表示滿意,“(食堂)還會問我們的口味,比如咸淡。”李先生回憶,2013年房子裝修,他和老伴都沒時間做飯,正好看到小區里的老年食堂。“嘗試了一次,價格公道,還方便。”2019年,食堂從二樓搬到一樓,面積也擴大了,李先生和老伴覺得食堂飯菜的味道也越來越好。
“我倆現在還能享受就餐的優惠政策呢,每餐優惠1元。”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70歲老年人的專用飯卡,整體為藍色圖樣,刷卡就餐時優惠立減。
70歲的王學忠,有做餐飲的經驗,還學過300多種面食的制作。“食堂經營,主要有兩點,一個是菜系,一個是環境。”作為食堂的老主顧,他建言獻策。“老年人腸胃弱,講究清淡飲食,米飯也要松軟。”王學忠說,他感覺食堂做得不錯。
王學忠也是社區的紅色小管家。節假日,在社區的組織下,他還帶著小區的老年人一起包餃子和粽子,并送給空巢、獨居老人品嘗。
小區的特色就是食堂
“我們小區的特色,就是食堂。”性格直爽的葉女士告訴記者,在食堂可以閉著眼睛吃,吃了從來沒拉過肚子,“你說好不好?”
現在,葉女士享受每餐1元的優惠,對食堂的工作人員非常認可。“到最后沒菜了,工作人員用湯泡飯吃。”她說看到過好幾次,感慨工作人員熱心為老年人著想。在她看來,社區也做了不少工作。“以前地方小,要排好長隊,打飯都要等,現在寬敞了還不用排隊。”她和記者分享,在食堂還認識了新朋友,稱之為“飯友”,“到了飯點,集合結伴來吃。”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通訊員 白靜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