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18日晚,在合肥金寨路一家徽菜飯店里,斯蒂芬很高興地看到了闊別4年的學生和朋友們。大家再次相聚,歡迎老朋友斯蒂芬的來訪,共敘友情回憶往事。大皖新聞記者聞訊也趕到現場采訪。
Stephen(斯蒂芬)1948年出生,來自白求恩的故鄉——加拿大,2005-2015年在中國工作10年,其中2007年9月-2015年7月在安慶師范大學當外教,曾榮獲安徽省人民政府第13屆“黃山友誼獎”。
11月18日晚,斯蒂芬和學生們交談。
在安慶當外教時收獲了友誼
2005年,斯蒂芬來到中國任教,2005-2006在安慶一家私立中學教書,2006-2007在石家莊教書一年,2007年9月-2015年7月,斯蒂芬在安慶師范大學當外教,他熱情風趣、樂于助人,讓學生們和他一見如故,像是久別重逢的朋友。斯蒂芬收獲了友誼,也給他的學生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湯亞旭老家在安慶,目前在合肥工作,從事電子信息行業。2011年,湯亞旭在蕪湖一家高校讀書,到合肥參加一場英語演講比賽。“那時候我是選手,有點緊張,雖然斯蒂芬不是我的指導老師,但在比賽時給了我很多鼓勵,讓我充滿自信地完成了比賽。了解到他就在我的家鄉安慶教書,就留了聯系方式,從那以后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不是我的老師,卻勝似我的老師,我英語口語的進步也離不開斯蒂芬。”湯亞旭說。
余海如今在安徽一家國企上班。2005年,余海在安慶一家私立學校帶課,當年圣誕節,斯蒂芬應邀前往安慶當地一家麥當勞扮演圣誕老人,和余海認識了,友誼保持至今。“快20年了,我和他一直保持聯系,我2015年結婚他還來參加過我的婚禮。”余海說。
余海(左)和斯蒂芬(右)交談。
學生遠道而來和他相聚
11月18日傍晚6點前后,在合肥金寨路一家徽菜飯店里面,斯蒂芬的朋友、學生們陸續趕來。見到他們,斯蒂芬熱情打招呼、寒暄。“我會說一點漢語!”斯蒂芬用漢語對記者說。
此次趕來相聚的學生們,有專門從四川成都遠道而來的,也有的從淮南、蕪湖等地趕來。
2015年7月,斯蒂芬退休后回加拿大照顧母親,告別了他在安慶師范大學8年的工作。2018年5月,他還回到安慶師范大學參加過學生們的畢業典禮和晚會。在畢業晚會上,斯蒂芬還演唱了他最喜愛的中文歌《康定情歌》。
2019年11月15日,安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網站上發表文章。文章中提到,斯蒂芬專門從加拿大回訪安慶師范大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Retrace Bethune Footprints(重走白求恩路)”的主題學術講座,外國語學院100多名同學參加了講座。本場報告以中加友誼為主題,斯蒂芬詳細描述了他探尋白求恩之旅的經歷,他強調重走白求恩路源于中加友誼,亦源于與安慶師大的情誼。
希望幫助中加兩國友好交往
由于疫情的原因,斯蒂芬已經4年沒來安徽看望朋友們了。今年10月12日,斯蒂芬經上海轉道安慶,并于11月18日抵達合肥。得知這個消息,在四川成都、淮南、蕪湖的學生們都趕來和他見面共敘友誼。同學們和斯蒂芬敘舊,回憶了和斯蒂芬學習、相處的時光,以及斯蒂芬給予大家的鼓勵和幫助。
學生們和斯蒂芬合影留念。
大皖新聞記者和斯蒂芬合影留念。
11月18日晚,專程從四川成都趕來合肥參加此次相聚的朱珊珊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她在安慶師范大學的一場英語演講比賽中認識了斯蒂芬老師,“當時斯蒂芬是培訓老師,給學生們培訓演講比賽的技巧。”課下,朱珊珊經常在校園遇到斯蒂芬,“他人熱情,臉上永遠掛著笑容,如果你對他打招呼,他會熱情回應。而且他記憶力很好,他還記得我上過他的英語演講比賽培訓課。”
采訪中,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斯蒂芬頭發、胡子已經全白了,戴著眼鏡,很平易近人,真誠地傾聽,與學生、朋友們交談、擁抱。他外穿一件格子褂外套,內穿白色襯衣,領帶上印有城堡、汽車、馬車等卡通圖案,腳穿運動鞋,吃飯時能熟練使用筷子。大家也和斯蒂芬合影留念。
交談中,斯蒂芬表示,他希望幫助加拿大和中國友好交往,更好了解彼此,發展兩國間的友誼。11月18日晚餐現場,斯蒂芬的一位學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是我們的老師,退休后一直與我們保持聯系,把這里的經歷當作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就是喜歡中國、融入中國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民間交流對中加兩國友好交往至關重要,可以促進兩國間的友好和理解。”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