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現在的孩子更“脆弱”嗎?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情緒出口?孩子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10月10日是第3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全國宣傳的主題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為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等?!焙戏适械谒娜嗣襻t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朱麗表示,家長需要了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用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構建安全的成長環境,關心和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學會在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一些孩子陷入了“無意義感”
現在的孩子更“脆弱”嗎?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困惑:以前生活艱苦,孩子怎么那么皮實,現在不愁吃、不愁喝,孩子心理反而更脆弱了呢?
“其實,不是孩子變得脆弱,而是因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家更有余力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層面了,同時現在孩子眼界更寬闊,考慮和追求的也更加多樣化了?!敝禧愄寡裕_實有這樣一些孩子,父母提供的優渥條件,反而讓他們陷入了“無意義感”。這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繁忙,無時間陪伴孩子,用物質的東西彌補和替代。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關心關愛,理解和支持,以及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
此外,學習上的壓力也是一方面因素?!坝械暮⒆右驗樽晕夷繕嘶蚣议L期待較高,感到無論怎么努力也達不到自己或父母、老師的要求,會產生挫敗感,覺得無力、無助?!敝禧惐硎荆绻L期處于這種狀態下,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的心理問題“偽裝”程度高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具有以軀體化癥狀或行為變化呈現、偽裝程度更高、同伴之間容易互相影響等特點。
“孩子的心理問題常以軀體化癥狀或行為變化呈現出來。”朱麗表示,成年人受心理問題困擾時,能夠首先覺察到自己情緒的好壞。但兒童青少年可能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情緒變化,他們最先表現出來的是軀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疼、肚子疼等;或者是行為方面的一些變化,比如感到學習不能集中注意力、不再愛說話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偽裝程度更高。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或者不敢告訴家人,兒童青少年會“偽裝”自己的情緒。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心情可能非常低落甚至有沖動、消極的想法,但是在家人或外人面前卻表現正常。
同伴之間容易互相影響。兒童青少年跟同伴的關系密切,愿意跟好朋友分享、交流心事,也易于受到同伴不良情緒的影響。
家長應理解尊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是先天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益于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孩子是敏感的,一旦他們感受到你內心的平靜,他們也會變得平靜下來。相反,當父母內心的躁動、慌亂和不安,也會傳導給孩子,表現出來就是情緒上的易激怒,以及行為上的無法專注。”朱麗表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父母來說,比獎懲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同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只有家長的情緒穩定,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為孩子構建安全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感到安心。
孩子需要從小建立減壓系統
孩子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壓力,比如學習、社交、新環境壓力等。當壓力積累而無法得到恰當釋放的時候,積攢下來的負面情緒,會慢慢轉向對內攻擊,一方面容易形成軀體疾病,例如頭疼、胃疼、免疫系統等疾病;另一方面容易導致抑郁癥、焦慮癥、成癮行為、拒學、人際沖突、打架斗毆,甚至自殘等行為和心理問題。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小建立自己的減壓系統,而興趣愛好是良好的減壓選擇?!敝禧惤ㄗh,父母應當允許、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擁有有益健康的減壓能力。
孩子出現極端想法,家長該怎么辦?
朱麗提醒,有的孩子會透露極端、輕生的想法,這時家長一定不要批評、責罵孩子。家長要明白,孩子表達自己的問題,其實就是在向你求救——他現在遇到這個問題了,但是他自己無力解決,他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家長需要穩定住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真誠地探討,分析出現這個想法的原因,最近遇到了什么事,受到了什么壓力。有的家長擔心,和孩子討論會不會讓孩子更容易做出極端行為。其實不然,和孩子真誠、坦誠地探討,能更好地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阻止不良的行為??桃獾鼗乇埽炊焕趩栴}的解決。
“孩子遇到的困難,比如沒辦法跟誰誰相處、作業完不成了等等,在成年人看來,根本都不是事兒,但在孩子那里卻是天大的事。作為家長,只有了解清楚原因,才能用成年人的智慧去幫助他,給他提供有效的支持。”朱麗說。
出現以下情況,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兒少精神心理科沈曉霜醫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老師要高度重視以下這些信號。
情緒反?;虿▌雍艽?,過度的抑郁或是過度的興奮,且持續時間較長,一般兩周以上;在文字或語言上頻繁地表現出悲觀傾向,覺得什么都是灰暗的,什么都是沒有價值的;日常生活作息紊亂,如失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等;近期遇到創傷性事件;人際關系遇到困難,自我封閉,不愿外出;長期處于高壓狀態下;不能堅持正常學習。
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異常情況,或者孩子主動要求就醫時,家長和老師應該協助孩子及時尋求專業幫助,聽從專業醫生建議。
如果是輕微的問題,通過心理疏導就可以解決。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單一治療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相互配合的系統性治療。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通訊員 朱世玲 周潔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