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26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和長江保護修復工作情況。今年1—8月,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無劣Ⅴ類斷面;今年1—6月,巢湖全湖水質一度達Ш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巢湖沿湖藍藻連續兩年多無明顯異味
十四五期間,國家在我省共計設置了194個考核斷面。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顧群介紹說,2022年,我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6.1%(扣除自然因素影響為87.1%),無劣Ⅴ類斷面,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今年1—8月,我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5.1%,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按流域看,我省長江、淮河和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均在穩步改善。近年來,我省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提高,淮河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已從2016年的52.5%,提高到2022年的75.6%,今年1-8月是76.7%,淮河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不過,總體來看,淮河流域二、三級支流水質有待進一步改善,與長江流域及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仍有不少差距。
巢湖治理是我省碧水保衛戰的重點,目前,巢湖全湖水質可穩定Ⅳ類,東半湖水質改善到Ш類。今年1—6月,全湖水質一度達Ш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此外,2022年,巢湖藍藻水華遙感監測到43次藍藻水華,其中39次為無明顯水華、4次為輕度水華,未發生中度、重度水華。藍藻水華累計發生面積1202.83平方公里、最大發生面積132.81平方公里,同比分別下降50.1%、53.1%,均為近5年最小。截至今年9月20日,遙感監測到31次藍藻水華,其中27次為無明顯水華,4次為輕度水華,未發生中度、重度水華。自2021年至今,巢湖已連續兩年多基本做到沿湖藍藻無明顯異味。
2022年安徽觀測到江豚244頭次
近年來,我省抓好治污、治岸、治漁,長江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逐年改善。
在治污方面,突出工業廢水治理,分類整治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取締關閉“散亂污”企業640家;4077個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個,一二級支流23430個排口正在溯源整治。突出生活污水治理,沿江5市新建市政污水管網371公里,生活污水日處理規模達到234.75萬噸。
在治岸方面,推進長江岸線整治,清理沿江非法碼頭234座,整治岸線利用項目275個,釋放岸線66.7公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建設長江生態廊道,推動15公里范圍應綠盡綠;源頭防治農用地重金屬污染,排查整治化工行業環境隱患問題96個。
在治漁方面,嚴格落實“十年禁漁”,長江干流及8條重要支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范圍內全面實施禁捕,3萬多退捕漁民實現穩定就業;科學實施增殖放流,2020年以來增殖放流魚類2億尾;水生生物不斷豐富,2022年,監測到長江土著魚類78種,較兩年前翻了一番;觀測到江豚244頭次,較2020年增加44頭次。
此外,我省水生態環境保護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短板,比如城市截污納管、雨污分流還不到位,部分地區汛期污染強度大等。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解決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