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道路沒有路名,打車、送貨、寄快遞、點外賣時不知道如何描述地址,實在讓人頭疼。9月25日,記者從合肥經開區獲悉,為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和道路規范管理的需要,為群眾提供規范準確的地名服務,合肥市民政局于日前正式批復命名該區7條街巷和園區支路。
據了解,此次道路命名情況為:位于該區海恒社區福祿園居民區內部的福通路東起加僑樂湖公館小區西至習友南路,長約330米,寓意福祿通達而命名;福順路東起芙蓉路西至習友南路,長約730米,寓意福祿順暢而命名;福安路南起軒轅路北至福順路,長約200余米,寓意福祿平安而命名。
位于該區錦繡社區的三榮路(曾掛牌園區一支路)東起蓬萊路西至王建溝防汛通道,長570米,紅線寬15米,以原李河村下轄三榮村民組命名;北首路(曾掛牌園區二支路)東起蓬萊路西至王建溝防汛通道,長520米,紅線寬11米,以原李河村下轄北首村民組命名。
位于該區蓮花社區的紅蓮路東起蓮花路西至蓬萊路,長約500米,紅線寬18米;翠蓮路南起耕云路北至丹霞路,長600米,紅線寬15米。該兩路名根據合肥經開區南區道路主要采用黃山景點進行命名。
合肥經開區應急城管局負責人表示,此前,由于部分道路一直沒有正式命名,在規劃定位、地圖導航、證照辦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給轄區居民、外來人員造成了識別困惑。根據民政部門批復要求,相關部門將按照國家標準《地名標志》(GB17733-2008)的有關要求和地名管理的相關規定,及時內完成相關道路的門牌、路牌、交通指示牌和電子地圖等更新設置工作。
據悉,合肥市道路命名工作堅持四個原則,一是體現歷史性,盡量保留和挖掘老地名,讓群眾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記憶;二是體現時代性,適當選用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詞匯;三是體現區域整體性,如經開區道路主要以黃山風景區的景點來命名;四是體現科學性,命名前征求當地群眾和基層各方面意見,并經過現場考察、專家論證等程序,然后逐級審核。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齊婷 王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