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未來大科學城,合肥先進光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及配套工程宣布啟動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國際先進的低能量區同步輻射裝置,使我國形成全能量區覆蓋的先進光源體系,加快推動合肥等地成為世界級光子科學研究中心和產業研發高地。
合肥先進光源效果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供圖)
記者了解到,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被稱為一代光源,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被稱為二代光源,上海光源被稱為三代光源。剛剛成功奠基的合肥先進光源就是四代光源,其產生軟X射線的亮度和相干性比前代光源有百倍以上提升,將在空間、時間、能量等維度發展具有更高精度和靈敏度的實驗方法,在物理、電子、信息、化學化工、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今年6月25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介紹道,上世紀70年代末,以何多慧院士為代表的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追光者",憑著一股不負韶華、不辱使命的勁頭,矢志建設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同步輻射光源。近年來,新一代科大"追光者"在封東來院士的帶領下,正積極推進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光源——合肥先進光源的建設。
9月20日,在中國科大2023年開學典禮暨建校65周年紀念大會上,包信和校長再次說到合肥先進光源。他表示,國際最先進、亞洲唯一,低能量區第四代同步輻射裝置——合肥先進光源成功奠基、動工建設,計劃5年后,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70周年時建成出光,向學校獻大禮。
“因為它是最先進的,可以預計有大量的國際用戶,所以這種交流對安徽、合肥都很好,而且它也是這一批大科學裝置里面唯一以地方命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合肥先進光源項目總指揮封東來此前曾透露,合肥先進光源建成之后,作為低能區高性能光源,初期預計每年全球用戶3000人次,未來可達10000人次。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