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開學以后,孩子們的午餐和午休成為家長最為牽掛的事兒。這個問題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也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關注。對此,合肥市教育局日前在答復函中表示,合肥市將因地制宜采取差別化措施,逐步完善解決學生午休措施。比如,在部分班額不大且午休需求不多的已建成學校,添置可折疊“躺睡”桌椅。此外,合肥市教育局還就校園午餐服務、傳統文化教育、研學游等熱點問題回應了民生關切。
因地制宜逐步完善解決學生午休措施
睡眠質量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然而,絕大多數非寄宿制中小學缺乏午休設施,學生多是趴在課桌上午睡。近兩年來,全國已有部分省份對“趴睡”變“躺睡”進行了探索和試點,希望將“躺睡”推廣到全國中小學的呼聲也越來越多。
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合肥市人大代表聶魯軍提出了“關于解決中小學生在校午休場所的建議”。對此,合肥市教育局在答復函中表示,該局已就學生午休情況分別調研了部分在肥課桌椅供貨企業和部分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從調研情況來看,已建成學校空間受限,無論是建設午休公寓還是放置裝備(可躺桌椅),都難以“批量”解決。
記者了解到,包河區已安排學校進行試點,采購折疊課桌椅解決“躺睡”問題,后期將及時總結試點情況對解決在校生午休問題好的做法與經驗進行推廣,積極引導學校多措并舉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午休條件。
下一步,合肥市教育局將因地制宜采取差別化措施,逐步完善解決學生午休措施。比如,在新學校建設之初,爭取擴大建設用地,用于建設學生公寓或與相關用房整合使用;擴大新建學校教室面積,以便放置可折疊“躺睡”桌椅;在部分班額不大且午休需求不多的已建成學校,添置可折疊“躺睡”桌椅;鼓勵學校午間開放圖書閱覽室,放置可躺午休墊,解決少數學生午休需求。
進一步提高校園午餐工程覆蓋率
除了午休之外,就餐也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記者了解到,合肥市通過采取學校食堂自主經營、學校食堂服務外包、配餐企業組織配送等運營管理模式予以推進,同時對食品安全等重點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對新建中小學要求建設標準化食堂。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提供午餐學校率達82.64%。
為確保食品安全,合肥市強調建立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食品安全責任制,以及屬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落實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在此基礎上,合肥市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多次開展督查檢查,對全市中小學午餐配送企業食品安全督查。對個別不規范、功能分區不合理等問題,檢查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并責令限時改正。
為規范午餐管理,合肥市要求學校建立由家長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制定學生午餐管理辦法。未來,合肥市將鼓勵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和實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公布菜單供家長選擇,并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建立的由家長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對食堂或配餐公司進行監督檢查的要求,讓家長對食品安全等問題放心。合肥市將進一步提高午餐工程覆蓋率,完善餐后管理,提高品質,提升標桿,鼓勵更多的縣(市)區學校開展午餐工程,努力將午餐服務工程打造成人民滿意的放心工程。
將培育上百家主題研學旅行基地
近年來,研學游異常火爆,各旅游城市都不乏中小學生暑期研學隊伍的身影。在合肥市十七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殷瑛提出了“關于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近郊研學游快速拉動本市經濟內需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希望組織近郊研學游、鄉村旅游,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與研學游結合,把勞動實踐課與研學游結合,把文化歷史學習融入到研學游。
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已經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課程計劃,常態化組織實施。根據安排,合肥市各學校研學旅行活動每年組織一次。為避免扎堆出行,學校結合具體情況,將活動安排在春季學期或秋季學期。春季學期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秋季學期一般在9月中旬-11月上旬。
值得關注的是,到2024年底前,合肥市將依托合肥“生態、生活、生產”優質資源,圍繞合肥“科里科氣、文里文氣、鄉里鄉氣”,培育打造“工業、科技、科普、非遺、文化、生態、紅色、農業、安全、中醫藥”等十大主題研學旅行基地,解決當前研學市場產品不豐富、主題不突出、特色不明顯問題,培育更多、更好的研學旅游基地和研學精品線路。全市“十大主題”研學旅行基地總數達到100家以上。
根據規劃,合肥市“農業主題”研學旅行基地,主要是依托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展示高科技農業技術,深化“農業+研學”,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研學產業鏈,研發精品農業研學課程和線路,到2024年底前,培育10家以上“農業主題”研學旅行基地;“非遺主題”研學旅行基地將依托合肥市優質的非遺資源,發揮非遺傳承人作用,利用非遺工坊、工作室、文化館等非遺展示場所,講好非遺故事,傳承非遺技能;“生態主題”研學旅行基地將依托合肥市“國際濕地城市”水生態等優質資源,推動“生態+研學”融合,在完善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科普設施和基本服務設施建設基礎上,研發生態主題研學課程。
研發適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和課程
針對合肥市人大代表徐強提出的“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合肥市教育局表示,合肥市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上取得初步成效,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13所,省級優秀文化藝術傳承校10所,市級優秀文化藝術傳承校90所。
下一步,合肥市將注重研發適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和課程,開發更多具有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課程。同時,持續加強校園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大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入融合,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工作。此外,還將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培訓的頻次、增加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提升教師傳統文化教學水平。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實習生 潘亦欣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