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加快合肥至六安萬佛湖原水管建設,建成后從萬佛湖引入1.2億立方米原水;全力推進引江濟淮等工程建設,推進實現“四水匯肥”保用水;“一廠一策”工藝技術改造,各水廠出水水質各項指標符合今年新出臺的水質新國標……8月31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供水集團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方案》(2023版)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合肥居民就能喝上萬佛湖水。
受理用戶申請至通水時間壓縮至三天以內
據介紹,2023年,合肥供水集團出臺了《合肥供水集團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方案》(2023版)。目前已經實現供水新裝申報材料精簡至0份,供水新裝辦理環節精簡至申請受理和接入掛表兩個環節,前置服務項目僅為接入掛表一個環節。實現受理用戶申請至通水時間壓縮至三天以內。
同時推動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用戶可通過7個渠道在線辦理接用水業務,接用水信息自動轉入合肥供水集團新裝業務報建協同系統。
此外,合肥供水集團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深入推行市政公用(水電氣熱網)聯合報裝,實現一表申請、一口受理聯合踏勘、一站服務、一窗咨詢,提高合肥市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用網等公用事業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水電氣熱網”公共服務事項報裝的便利性、滿意度和獲得感。目前安徽政務服務網、合肥市工改平臺已實現水電氣熱網聯合報裝功能。
全力推進引江濟淮建設,實現“四水匯肥”保用水
記者從《合肥供水集團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方案(2023版)》看到,為進一步開拓多水源取水格局,合肥將繼續實施淠水入肥的基礎上,完成駟馬山灌區江水西引工程,加快建設龍河口水庫引水工程,全力推進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實現“四水匯肥”,保障城鎮居民的安全飲水,滿足河道生態基本需求,促進河湖水體有序流動。屆時,引江濟淮工程可以增加派河生態流量,通過董鋪、大房郢水庫優化調度和淠河灌區、駟馬山灌區水量調配,在干旱季節可以為南淝河、十五里河補水“洗澡”
同時,合肥市將積極開拓新水源,正在加快建設原水管,建成后從萬佛湖引入1.2億立方米原水,徹底改變合肥飲用水源相對單一的補給歷史,大大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目前,六水廠提升改造、四水廠遷建等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星夜兼程,全速完工。在現有水廠(加壓站)基礎上建設眾興水廠、北城加壓站、七水廠廣三期,啟動五水廠三期、巢湖三水廠二期,謀劃八水廠二期、新民壩水廠,同步持續推進管網更新,“十四五”末,日供水能力將增加100萬立方米以上。水源渠道更多元,水廠布局更合理,制水工藝更先進,優化供水管網互聯互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一廠一策”工藝技術改造應對水質新國標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擦亮城市名片,2021年起,合肥市市委市政府啟動了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設施三年改造計劃。目前已完成161個小區改造工作,涉及用戶5.66萬戶,投資總金額3億元。
2023年4月1日起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要求進一步加強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供水全過程管控,強化了對消毒副產物的管控要求。為滿足新國標對水質的新要求,供水集團制定“一廠一策”技改方案,對于目前未完成深度處理改造的水廠進行工藝技術改造,經運行檢驗,各水廠改造運行效果較好,實現了各類藥劑的精準投加,各水廠出水水質各項指標符合《新國標》要求。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