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人們常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它的菜市場逛逛。作為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菜市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8月14日,伴隨著最后一位經營戶的搬離,位于合肥市長江東路391號陪伴著市民40余年的東七菜市場正式關閉。即將搬離這個老地方,不少攤主心中五味雜陳。“確實舍不得啊,我們一家在這生活幾十年了,每個地方都是回憶。”
回憶:曾是合肥首個鋼架結構大棚市場
說起東七菜市場40多年的風雨歷程,合肥市瑤海區七里站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陶善斌記憶尤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剛來工作時,這里還是一片露天營集貿市場,沒有棚子,老百姓都是在地上擺攤。”
1986年,原合肥市工商局東市工商分局在露天集貿市場基礎上建成現在的大棚鋼架結構市場,并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那時候這里可是合肥第一個建成的鋼架結構大棚市場,可以說非常的氣派。”陶善斌告訴記者,東七菜市場的鋼架結構大棚搭建好后,經常有外地人過來參觀學習建設經驗。“整個鋼架結構大棚搭好了占地近2000平方米,規模在當時算非常大。”
談到東七菜場鋼架結構大棚剛建好的那段時間,攤主老李頗為懷念,“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大棚建好后特別漂亮,建大棚前都是在地上隨便擺攤,風里來雨里去。有了大棚之后,我們這些攤主別提多開心了。”
如今,近40年過去了,老李已從年輕健壯的小伙子變成了爺爺輩的人,“可以說,這個菜市場養活了我們一家幾代人,很舍不得,但也沒辦法。”老李告訴記者,這個菜市場的多數攤主都在這里經營了20年以上,對菜市場有著很深的感情。
拆除:大棚構件銹蝕、變形情況嚴重
東七菜市場為何要拆除呢?陶善斌說,歷經多年,東七菜市場大棚構件銹蝕、變形情況嚴重,而且還存在增加結構荷載、違規搭建等問題。“去年年底,專業機構對菜場大棚結構安全性進行檢測鑒定,評定為Cs鑒定評級為Cau級,我們才正式啟動有序關停。”
陶善斌告訴記者,2018年,瑤海區在第一批“提檔升級改造”菜場中,將東七菜場列入改造序列,當時考慮到框架結構建設時間過于久遠,承重能力差,未對空中布局的消防管道實施注水。“消防管道一直沒法注水,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這兩年我們也確實感覺到菜市場大棚變老了,沒辦法,都建成這么多年了,多多少少有點問題。”攤主老王告訴記者,最近這幾年一到冬天下大雪時,菜市場都會關上幾天門。“積雪太重了,感覺我們的大棚有點支撐不住,都壓得咯吱咯吱響。”
為了安全起見,每年冬天大雪天氣,屬地相關部門都要求菜市場停止經營,待消除安全隱患后再恢復經營。
直到2022年11月,瑤海區市場監管局組織第三方專業檢測公司,對轄區所有菜市場開展鋼結構大棚安全性鑒定工作。東七菜市場經檢測結構安全性等級為Csu級,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的相關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隨后,該區市場監管局立即將東七菜市場關停列入2023年暖民心文明菜市行動目標任務,多次聯合街道、區國資公司召開協調會,收集經營戶搬遷意向,組織退還押金、簽訂《分流通知書》,明確了兩輪抽簽分流選鋪機制,確保經營戶搬遷分流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告別:47家商戶分流至附近菜市場
記者在東七菜市場入口處顯眼位置看到,這里張貼著多張《致廣大居民和經營戶的一封信》,信上寫著:東七農貿市場構件因時間久遠已銹蝕嚴重,導致其無法承載消防管路通水后的重量,經專業機構鑒定,存在較大的結構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為保障廣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區委區政府“暖民心行動”相關工作部署,東七農貿市場被列入有序關停名單。現已完成農貿市場關停分流準備工作,茲定于2023年8月14日,對該市場進行關停。
一個賣蔬菜的阿婆2015年開始在這里經營,一干就是9年多,“確實舍不得,不過現在搬遷分流工作做得好,新菜市環境也好,我已經抽到了新攤位,隔壁這個賣水果的阿妹也抽到了我隔壁,我們做了七八年鄰攤,搬過去繼續做。”
據悉,東七菜市場經營戶被分流至附近菜市場。8月9日,就開展了分流抽簽活動,符合安置條件的47家商戶全部分流成功,大部分入駐荷塘家園菜市場,開始新的經營。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方潔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