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這個暑假對合肥市肥西縣嚴店鎮管祠村的19歲女孩王越來說,很不尋常。今年高考,她考取了北京大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最想感謝的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一直給我支持和鼓勵。”王越說。王越的父親王本發因車禍導致脾切除,偶爾在工地打點零工。王越的母親在鎮上一家小工廠干點手工活。雖然不富裕,但父母在生活上從未苦過她。“在大學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希望未來我能回合肥工作,為合肥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父親激動得三天沒睡著
在得知女兒被北京大學錄取時,父親王本發正在工地上干活,他激動得把這個好消息發到親戚朋友所在的微信群。“一點不夸張地說,我連續三天都沒睡著覺,又想哭又想笑,太激動了。”8月10日,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王本發臉上滿是笑容,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王越和家人現在居住的房屋是租別人的,除了前屋放置了衣柜,后屋仍保持著租住時候的樣子,地面的水泥地凹凸不平。即便這樣,每年1萬多元的租金對這個家庭來說仍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我父親70多歲,有殘疾,需要照顧,家中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這樣的房子才剛剛夠住。”王本發說。
今年47歲的王本發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年輕時一直在工地上打零工。勤勞踏實的他原本靠自己的勞動所得能顧得上全家生活。可是幾年前王本發出了一次車禍,脾被切除,無法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去年剛有所好轉的他又出了一次車禍,身體至今未完全康復。 “我還有個小兒子在上初三,我這身體不爭氣,苦了他們了。”王本發有些自責。
雖然日子有些難,但王本發仍將家里最好的都給孩子,“我就吃了沒文化的苦,砸鍋賣鐵都要供他們學習,希望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好成績的背后是勤奮
在王本發眼里,女兒既聰明又勤奮。 “我女兒兩歲多時就能背誦幾十個手機號碼,大人不知道的一問她,她張口就能答上來。”王本發說,雖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經常買書、買資料給女兒看。“女兒大一點的時候,我發現她看書很快,有次我擔心她不認真,就隨便找本書翻到一頁問她,她都能記得。”
不過,聰明并不是王越考上北大的最大秘訣,好成績的背后是付出。“她非常勤奮,從小到大從不讓我們催著寫作業,自己就能把學習安排好。”
從小學開始,王越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在進入高一的第一個學期,她感到學習“很吃力”,“可能那個時候有同學在暑假期間預習了功課,我沒有,原本以為能趕得上,但碰到這么多優秀的同學,還是感到很有壓力。”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的失利讓王越在媽媽面前哭了許久。在媽媽的耐心開導下,王越調整好心態,迅速投入到學習中,用勤奮換來成績的上升。
希望未來回家鄉工作
在王越的書桌上,記者看到上面張貼著一張白紙,寫著“自然選擇、前進四”這幾個大字,外人可能看不懂,但對王越來說,這其中的寓意一直激勵著她不斷努力。原來,“自然選擇”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Ⅱ·黑暗森林》中人類太空艦隊的一艘恒星級戰艦,而“前進四”則是該戰艦的最大加速度擋位。
“‘自然選擇’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戰艦,我想用‘前進四’激勵自己加最大的速度去學習、沖刺高考。”
王越也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我認為第一要勤奮,包括課前的預習、課上的效率和課后的刷題。第二是要保持斗志,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
“北大是我們文科生的夢想學府,我有幸考上,就一定會好好珍惜這個機會。”王越邊收拾去學校的行李邊跟記者說。8月19日王越就要離開家鄉,遠赴北京學習。“入校后我要讀喜歡的書豐富知識面,還準備繼續深造,未來有機會還想讀研、讀博。”
王越說,她從小在合肥長大,見證了合肥的成長,“希望未來我能回合肥工作,為合肥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