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發布消息,7月2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合肥市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并作為三個典型樞紐之一予以點評推廣,是繼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后第二個正式獲批的國家物流樞紐,標志著我市“三核一極主樞紐”物流總體布局基本成型,深度服務融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
李博/攝
什么是國家物流樞紐?
國家物流樞紐是現代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輻射區域更廣、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是集中實現貨物集散、運輸、存儲、分撥等多種功能的物流設施集群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當前,合肥市正在全力開展大物流體系建設,傾力打造以生產服務型、陸港型、商貿服務型以及國家航空貨運集散中心為引領的“三核一極主樞紐”物流設施布局,高效服務“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先進制造業融合集群發展。
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合肥派河物流園產業集聚區和合肥港物流園打造,總占地6204畝,周邊高速路網密集,干線通道條件優越、支線交通網絡發達,選址范圍內擁有江淮運河、鐵路專用線等通道,半徑15公里范圍覆蓋了蔚來、聯寶、陽光電源等全市7成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樞紐由合肥海恒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牽頭,安徽港口集團、中鐵上海局合肥貨運中心、中外運等組建樞紐聯盟,共同建設與運營。
樞紐經濟發展成效顯現
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強化儲運、金融、交易、信息等全鏈條運作整合,形成較具規模、運營成熟的航運物流、生產線物流、工業品分銷物流、大宗物資等特色供應鏈集成服務體系,有力支撐光伏、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高效運轉。
目前,樞紐業務涉及干線運輸、多式聯運、供應鏈集成服務、倉配服務、國際物流等,對內緊密聯系合肥先進制造業發展基礎,對外與合肥陸港、蕪湖港、寧波舟山港、上海港等國家物流樞紐聯通便捷,已形成運營模式成熟、規模快速擴張的供應鏈集成服務體系。
2022年,樞紐貨物吞吐量超12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42萬標箱,服務蔚來汽車、大眾安徽、海爾電器、晶澳太陽能等先進制造企業干支線運輸、倉儲配送吞吐量近700萬噸。
書寫樞紐城市“新”故事
下一步,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將立足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綜合區位優勢,以支撐合肥關鍵產業鏈擴張延伸和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升級為導向,著力打造鏈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核心樞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供應鏈組織中心,積極融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助推先進制造業降本增效,提升區域供應鏈組織水平,支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