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28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工會召開2023年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工會工作聯席會議,會上命名40人為首屆“長三角大工匠”,其中安徽10人入選。記者了解到,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無線電裝接工、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汪愿涵在列。 其實,給很多航天產品焊接“大腦”和“心臟”的汪愿涵,起步于一名普通的焊工。在參與尖端航空產品的裝配中,她歷練出可以“在毫米級的間距中完成一場場指尖芭蕾”的高超技藝,以軍工人的責任擔當,為大國重器不斷拼搏。
從業以來,汪愿涵先是從事面雷達業務的生產,通過一年的學習成長,調入了宇航中心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生產。她進入38所的十年,正是所內航天事業高速發展的十年,她通過和項目的共同成長,熟練地掌握了各型項目的單機焊接及模塊裝配業務。在無線電裝接領域技能過硬,精準的掌握航空航天軍工體系技術要點,無線電裝接技術行業領先。
在某項目中使用的定制芯片,在燒制完程序后需對其引腳進行成型處理,由于定制芯片的引腳屬于鍍金材質,引腳數量細密且硬度低,增加了成型難度。為此所內引入了引腳成型機器,為將掣肘生產的成型瓶頸攻克,她和研發工藝人員一起通過不斷的摸索試驗,最終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片芯片的成型加工,通過了引腳共面性檢查及40倍鏡外觀檢測。
某產品FPGA封裝器件不僅引腳多,相鄰引腳間隙不足0.4mm,在外部防護不到位情況下極易受力變形導致引腳短路,她通過不斷的實驗選用特殊脫模材料對器件實施灌封保護,在不影響功能運行及散熱的情況下有效的對器件進行了防護。她通過借鑒國內外最先進的航天標準,從理念到實踐,學習致用,解決了很多類似關鍵問題。成為了攻堅克難的團隊核心力量。
工作中她不斷學習實踐運用QC、六西格瑪、革新創新等質量工具,推進質量提升,為班組提質增效。2018年榮獲國家級全國六西格瑪項目發表示范級技術成果獎、2018年和2019年參與及匯報的質量成果在省級以上質量創新大賽兩次獲得一等獎的佳績,2020年參與的項目課題榮獲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優秀獎。
作為善于鉆研、不斷創新的新時代技能人員典型代表,汪愿涵重點參與研制生產的相關項目已成為星空中閃耀明“星”,為38所航天事業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助力國家航天事業,成為我國航天產品生產的骨干力量。弘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作為一名雷達人,汪愿涵深知質量就是生命,兢兢業業,維護的是國防重任,作為一名航天人,她深刻意識到每一個操作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各項指標,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高精度、高標準,是她對航天奉獻一生的莊重承諾。她將以軍工人的責任擔當,為大國重器努力拼搏。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通訊員 駱先洋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