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購買“學霸三件套”,憑高考分數享“考多少減多少”;去遠方旅行,要美景更要人文煙火氣;學習不能停,英語、駕照、自媒體運營都要有……以學生為消費主力軍的暑期消費市場拉開序幕。7月3日,記者探訪發現 “后高考經濟”十分火熱。相關部門發布提醒稱,高考過后消費既考學生,也考家長,消費應理性。
購買“學霸三件套”
憑分數享“考多少減多少”
“這款拍照功能很好,夜拍效果同樣表現優秀。”在蜀山區的一家品牌手機專賣店,一名店員向記者介紹,高考結束后,購買手機的考生不少。他介紹,如果是男生,更看重性能,女生相對偏好顏值和內存,“大多選擇四五千元的手機。”
“我們家是女兒,她說等分數下來再買手機。”正在店內的一名家長告訴記者,目前在糾結折疊屏還是普通款,價格在5600元左右,此外還準備選購同一品牌的筆記本電腦,“算下來要花費1萬多元。”
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被稱為大學新生的“三件套”。隨著高考結束后的需求釋放,商家均推出了不同的優惠活動。“針對考生,多款熱銷手機也有200-300元不等的優惠。”蜀山區上述品牌手機專賣店的店員介紹。另一品牌的店員也表示,高考期間,幾款手機價格下調,目前購機還可贈送價值百元的背包。在探訪中,記者看到還有商家擺出了展板,提供“學子優享號”,手機尾號為211或985。
除專享優惠外,記者注意到,有品牌還推出了“學霸三件套 考多少減多少”活動,從6月9日到7月31日,面向2023年高考的學生,購買指定套餐可享。活動規則顯示“退差的金額最高為750元,按50元為一檔向上取整,比如601-650分均向上取整返現650元。”
考完就出游
要美景要美食也要人文
“一個人去青海玩了8天,花了4000多元一點。”小米告訴記者,她一直有一個大西北的夢,高考結束后,選擇一個人去青海完成了畢業旅行,“之前一直在為備考沖刺,現在有機會到遠方看一看,也是為接下來的學習積蓄能量。”
和小米有同樣想法的,不在少數。在小紅書以“高考后去哪”為關鍵詞搜索,不乏路線介紹和打卡攻略。大家都愛去哪兒?
“(出去旅行的考生)非常多。”在政務區一商場內的旅行社柜臺,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從報團的目的地來看,像北京、西安這樣有厚重人文歷史的城市比較受歡迎,選擇海邊或者類似桂林這樣有山有水的也比較多。
而攜程數據顯示,高中畢業生在6至8月最愛去上海、北京、重慶、成都、南京、長沙、杭州、西安、廣州、武漢旅游。具備地標屬性的超大主題樂園、擁有頂流 “花花”“萌蘭”、夜生活與美食撩撥的煙火氣濃重、歷史人文與現代民謠碰撞出火花,皆是年輕人選擇這些目的地的理由。
考完就出游的熱度,也在平臺數據得到體現。攜程數據顯示, 高考后一周(6月9日-6月15日)考生旅游人數較成績出后一周(6月25日-7月1日)的數量多出353%,考完即出游的人數遠大于成績出來后再出游的人數。
不忘自我“充電”
上雅思課 考駕照 學自媒體運營
除了“買”,高考后的不少考生也開啟了不同領域的“學習”之路。“馬上雅思課就開課了。”合肥的小方告訴記者,不排除去國外深造的想法,雖然自己英語成績不錯,但在暑假的精力還是要放在英語學習上。
“先要瘦下來,再學習化妝。”分數超過理科一本線的小韓則表示,高考前的壓力過大,自己猛吃零食漲了50斤,“旅行啥的什么時候都能去,現在首要任務是完成在瘦身訓練營的課程學習。”此外,小韓表示,她也在考慮學習自媒體運營,先自己摸索學,學不好就報班,“上大學以后花銷肯定多,還能賺點零花錢。”
高考一結束,就趕往駕校學駕照,是很多準大學生的選擇。“我們有專門的暑期高考學生班。”瑤海區一家駕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生班的價格比其它班優惠過的價格還便宜200-300元,“現在還有一個一車兩人的伙伴班,培訓費就2800元。”
提醒
要科學理性消費
高考結束,“后高考經濟”正式發力,商家花樣促銷,各類活動助推的“買買買”再升溫,在這個以學生為消費主力軍的暑期消費市場,有媒體分析表示,從消費觀念來看,“后高考經濟”中有不少的非理性泡沫。因此“后高考經濟”也是一道理性消費的考題,考學生也考家長。
那么,如何做到科學、理性消費?近日,四川雅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雅安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提醒廣大考生,在跟團游上,要選一個信譽好、評價高的旅行社,不被低價團迷惑,對“零團費”“低價團”的宣傳更應慎重。其次應簽訂旅游合同,對日程的安排、景點數量、食宿標準、出行交通工具、游覽過程中是否有自費項目、違約賠償等應約定清楚,對旅行社的口頭承諾也應寫進合同,做到明明白白消費。在景點購物時也需理性,不貪圖便宜,不隨大流,更不能被一些導游所謂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推薦所引誘。
針對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提醒中強調,學生和家長們要警惕經營者標注的類似“特價銷售、清倉甩賣、開學特價”等字樣的商品。數碼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一旦新品上市,“舊款機”很快就被市場淘汰,有些不法經營者抓住一些消費者對數碼產品知識不懂的弱點,常在專業術語上混淆概念,誤導消費者,應避免花“高價錢”購買“舊機型”。
對近年來準大學生關注的醫療美容,提醒中也提到,部分美容院抓住一些學生消費者的心理,推出針對學生的美容項目,設定消費陷阱,甚至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應警惕醫療美容機構的欺詐行為,例如使用國產、價格低廉的藥品和器械冒充國外進口,借機抬高價格,讓消費者花冤枉錢。另外,不得輕信醫療美容所的“無痛無痕無風險”的說法,選擇正規的大型美容醫療機構,避免給自己的身體和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