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大學畢業季臨近,作為畢業論文里情感“濃度”最高的篇章,致謝也成為歷盡千帆后,青年與初心的對話。這兩天,一篇飽含真情的文言文致謝開始小范圍“出圈”。“漫漫長路,悠悠思緒。感懷之心,頓首以謝……”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林業軒用這種方式感謝了那些在自己成長攀登過程中給予過幫助的人。
文言致謝,展露肺腑真心
“彭蠡陽岸,廬州故郡。寰宇學府,天下英才。南北千里赴學,寒來暑往;春秋四載求道,物是人非。念故往,曾壯志豪言,更慕張文遠千里止啼威震江左;嘆如今,雖熱血難涼,誠憐周公瑾才高命短宏圖難舒。”
四年前高考放榜,在父母的支持下,林業軒如愿就讀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從東北大連奔赴安徽合肥,熱愛三國的他,也在這里一探張遼、周瑜的歷史足跡。
從剛入學的的不適應,到不斷努力迎頭趕上。林業軒和一群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斷磨合成長,并在今年保研到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繼續學業。
在這篇致謝中,他用“反哺之恩,跪乳之情。家君萱堂,寸草春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來感謝父母;用“感念先生垂教,忝列門下。循循善誘,授業解惑;巍巍杏壇,景行景止”來鳴謝恩師;以“諸君海內隨行,天涯皆比鄰;伊人此生相伴,逆旅化通衢”來致謝朋友的陪伴。
他也感念時代、命運,用“徑千條如卿所選,因由何與我何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直抒澎湃胸臆。
醞釀數周,寫給自己的回憶
6月9日記者聯系上林業軒時,他直言這篇文言致謝算是“蓄謀已久”。在他看來,文言文本身結構工整,意境優美,承載情感。而走心的致謝既是對大學生涯的回望,也是情感表達的一個出口。“我從小就喜歡文言文,大一、大二時看到別人寫過,就想著自己也能用這樣的形式寫一篇。”
“四年來,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星光閃爍的夜晚,時光的碎片也像過電影一般。他會想起剛來時自己遇到的學業困境。因為此前沒有參加過競賽,有的科目需要從頭學習,有一次期中考試微積分課程考得并不好,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在又一次放榜時他才發現,“原來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還想起開心或不開心時和朋友們的暢聊,以及空閑時攜手同游的點點滴滴。
在那幾周時間里,他睡覺之前就想一想,有感覺了再寫一寫,字字句句便從心中流淌了出來。林業軒坦言,在這篇致謝中,除了一小段關乎時代的表達借鑒了別人的激昂文字,所有的內容都是他的真情流露,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那些給予過幫助的人。
時光美好,被科大氣質所打動
四年時光白駒過隙,林業軒也被校園里的科學氛圍和精神氣質所打動。“既研習于此,當踐行其道。六秩風雨不改紅專色,四年昏曉當鑄理實魂。”在致謝尾聲,他把中國科大校訓“紅專并進,理實交融”融入其中。
“我覺得老師們都很有學問,和他們探討問題的時候是沒有高低的,哪怕你是學生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讓你去不斷探索。”求索知識的美好時光,更堅定了他讀研的想法。
“合則留不合則去,肥吾魂不肥吾身。”借用一副對聯為致謝作結,林業軒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有更開闊的心境,在中國科大豐富自己的靈魂,在知識上能有更大的提高。
這篇文言致謝的悄然“出圈”,讓不少人為林業軒的文學功底點贊。這位東北小伙卻靦腆地表示,這并不是因為自己寫得多好,而是人們心中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在他看來,文言文有著獨特的魅力,把學過的經典再拿出來讀一讀,隨著時間推移,也許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新感悟。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