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姐妹倆摔倒了,每人手里抓著半個爸爸。”“她們牽著半個爸爸,回到了家。”等文字描述,配圖是爸爸被“撕成兩半”后分開的兩只腳……近日,合肥一家長在某社交平臺質疑《爸爸是我的》兒童繪本部分內容讓人不適。4月20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該繪本的出版社,出版社回應:經過討論后,目前已停止該兒童繪本的印刷。專家告訴記者,家長不僅要給孩子購買適齡的合適繪本,也要加強對內容的把關。
家長反映:繪本內容讓人不適
“覺得這是一種語言暴力,孩子可能會帶入自己的爸爸,這個場景可能不太適合。”近日,在一短視頻平臺上,一女子自稱是合肥一名家長,發現《爸爸是我的》繪本中的部分內容讓人不適。
記者在該視頻中,看到了該家長質疑的內容,主要是繪本部分語言和畫面。這一頁描述道:“姐妹倆摔倒了,每人手里抓著半個爸爸。”“她們牽著半個爸爸,回到了家。”繪本利用折紙插畫的方式,呈現出被“撕裂”的爸爸。姐妹倆一人抓著半個爸爸,最后她們用“粘爸爸膠水”把爸爸重新粘好。
該視頻也引發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質疑:“現在很多書,還有一些動作片,感覺的內容不是很合適。”也有網友表示:“出版社管理得下功夫。”
記者調查:涉事繪本正常銷售
隨后,記者在一購物平臺上看到,該兒童繪本出版時間為2015年12月1日,由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平臺顯示適讀人群為3-6歲,較為低齡。
購買頁面“寶貝詳情”對繪本的介紹為:二孩時代到來,孩子“爭寵”怎么辦?記者注意到上述家長質疑“爸爸被撕爛”的內容,在這段介紹中,顯示是作者利用形式特別的折紙插畫,將該情節合理地安排進故事中。
“有一天,爸爸在她倆的爭搶下被拽成了兩半,最后用‘粘爸爸膠水’把兩半爸爸給粘了回來。”對相關受到爭議的內容,介紹為這本畫風搞笑活潑的繪本,就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告訴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寶。
記者也注意到,目前,該書在網上正常銷售,記者嘗試下單,客服表示“有貨”。
出版社回應:已停止繪本印刷
就此事,4月20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接到了讀者對繪本內容的相關反映。
“發現讀者提出這個,很快就聯系(這個)怎么處理。”出版社編輯室的陳先生說,該繪本是出版社引進的圖書,發現問題后,出版社十分重視,“該繪本出版時間較早,沒印多少。”
陳先生向記者坦言,讀者審美在逐步變化,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問題比較大。陳先生告訴記者,出版社進行討論后,已停止該兒童繪本的印刷。
專家建議:家長注意把關內容
閱讀是應該從小培養的好習慣,特別是對處于啟蒙階段的低齡兒童來說。那么,該怎樣選擇一本合適的繪本呢?對此,記者聯系到了安徽省圖書館少兒部的相關負責人。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購入適合年齡段的兒童繪本。”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3歲以下幼兒,家長可以購買顏色鮮艷、易懂的繪本,類似于觸摸書、立體書;針對4-6歲的孩子,家長可選購帶語言的拼音認字繪本,讓孩子理解簡單的故事及其基本架構。
該負責人也建議,家長購買兒童繪本時,不僅要講究適齡,還應特別注意對內容的把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實習生 管禮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