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2年,合肥市 PM2.5平均濃度實現“九連降”;空氣質量優良率創十年來新高;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離不開科技治污的支撐。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合肥市目前已經有460余家企業(單位)安裝了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同時接入自動監控系統管理平臺。這些設備長啥樣?是如何實現自動監控的?近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發現數據異常或超標 平臺自動標注提醒
“藍色超標報警:合肥市XX區,XX公司3月26日廢水排口化學需氧量日均值超標0.08倍……”3月27日,一條報警信息出現在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的手機上,與此同時,該企業所屬轄區的執法大隊也會收到這條信息。
收到報警信息后,屬地執法大隊會立即組織對超標情況進行核實,明確是真實超標,還是因設備故障等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綜合管理科科長胡張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如果在核查的過程中,發現諸如嚴重超標排放、弄虛作假、偷排漏排等情況,市執法支隊將直接介入、提級辦理。
企業超標信息。
在自動監控系統管理平臺上,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了這家企業的實時監測信息。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綜合管理科工作人員周蕊介紹,平臺的數據監控模塊可以通過曲線圖,觀察排污單位各項污染物因子排放的變化趨勢,還可以實時顯示企業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濃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當某些監測因子出現異常或超標時,相應的數據會變成橙色或紅色,數據后面會出現“異”或“超”的符號提醒,方便執法人員發現異常情況。當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日均值超標,就會觸發平臺發送報警短信。
460余家企業(單位)納入平臺 涉及排放廢水、廢氣兩類
目前,合肥市共有460余家排污企業(單位)接入了自動監控平臺,并聯網至生態環境部門,監控點位近800個,涉及排放廢水、廢氣兩類。哪些企業(單位)需要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接入平臺管理呢?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每年都會發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一般來說,納入這一名錄的水、氣重點排污企業(單位)都需要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接入平臺。”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綜合管理科科長胡張林介紹說,此外,排污企業(單位)申領的排污許可證上會明確管理類別,標明重點管理的排污企業(單位),如果要求對其進行自動監測,也是需要安裝聯網的。
據了解,即使是同類型的企業,企業產治污工藝、生產規模等不同,納入平臺的監測因子也不盡相同。“所謂的‘因子’,其實就是指不同企業排放的不同種類的污染物。”胡張林表示,不僅如此,依據企業(單位)排放污染物濃度,再結合排放的流速,環保部門還可以通過平臺對企業(單位)的年度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初步核算。
近年來,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大力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的安裝聯網和應用,逐步構建起了環境智慧監管網絡。胡張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過去,執法人員主要按照工作計劃以及群眾反映的線索對企業進行檢查及人工采樣。使用自動監控平臺之后,排污企業(單位)出現數值超標就會直接“報警”,使監管更加精準。此外,歷史數據在平臺上也可以隨時追溯,讓違法行為不再“稍縱即逝”,“這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執法效率和企業的守法意識,大數據的充分運用實現了執法人員少跑路和企業少陪同。”
組建執法人員骨干庫 ,未來更多企業納入平臺
要想實現對異常和超標數據的及時“報警”,監測設備是關鍵。胡張林介紹說,以排放廢氣企業為例,一般是在排氣的煙囪內插入采樣探頭,對從煙囪中排出廢氣進行實時的采樣、傳輸、監測和上傳數據。
在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有一間自動監控執法技能訓練場,擺放著供執法人員學習訓練的水類、氣類不同類型的自動監測設備。在這里,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了對廢氣進行監測的探頭。與我們印象中的小探頭相比,這種“探頭”可是個“大塊頭”。“這個就是采樣探頭,固定在企業排放廢氣的煙囪上。”胡張林指著一個長方形的半封閉儀器告訴記者,廢氣預處理后通過管路傳輸至自動監測設備進行分析、得出數值后同步傳輸至監管平臺。
胡張林介紹監測設備。
相較于以往的現場執法檢查,利用自動監控設備的“大數據”開展執法檢查活動,需要執法人員全面掌握設備的原理和構造、熟練地使用各種數據平臺,并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問題線索、結合企業工況信息進行綜合研判。胡張林表示,近年來,合肥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理論培訓、裝備使用、現場實操、技能競賽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執法人員利用自動監控辦案的能力,并組建了一支近40人的執法人員骨干庫,以適應自動監控監管需要,2022年共辦理了涉及自動監控違法案件22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結合群眾需求和監管要求,將更多的企業納入自動監控平臺。”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