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一次敬禮,兩行熱淚,三次鞠躬。3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因公犧牲民警華杰遺體告別儀式在合肥市殯儀館舉行,社會各界和合肥市公安民警、輔警代表前來送別。從警27年來,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廬陽大隊一中隊民警華杰堅守在路面一線,曾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榮獲個人嘉獎4次,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榮譽。2023年3月16日12時許,華杰在執勤過程中突發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51歲。
送別
“好警察,一路走好”
3月18日,合肥多云。春寒料峭的清晨,華杰的靈車緩緩駛過三孝口。他最后一次“凝望”熟悉的執勤崗位,作著無聲的告別?!熬炊Y!”正在崗位上執勤的同事整齊列隊,最后一次向華隊長敬禮。
上午9時,合肥市殯儀館挽聯高懸,花圈繞護,華杰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民警、輔警及社會各界代表共500余人,懷著沉痛的心情,與華杰作最后的告別。廣場上肅立的民警、輔警脫帽致敬。“英雄未逝,只是長眠”“好警察,一路走好”,自發前來吊唁的群眾手持挽聯,黑底白字格外醒目。
送別廳內,華杰生前服務的轄區群眾趕來了,部隊的老戰友趕來了,并肩戰斗多年的同事們趕來了,還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也趕來了。
生前系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廬陽大隊一中隊中隊長,華杰從警27年,始終奮戰在交通管理工作第一線,從警生涯就是從一段道路到另一段道路,為交通參與者、出行市民保駕護航。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繁華的三孝口,再也找不到華杰高大挺拔的身影。3月16日12時許,華杰在執勤過程中突發心臟驟停,倒在了自己心愛的崗位上,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生命定格在51歲。
離開
他的背影,定格在夜色中
走出告別廳,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廬陽大隊一中隊輔警王睿喃喃自語,“華隊怎么就走了呢?”王睿是華杰帶的“小徒弟”,也是第一個發現華杰倒下的人。
“16號一大早見到華隊時,他已整理好內務,燒好熱水,正在安排當天的勤務?!蓖躅Uf,作為中隊帶頭人,華杰對待工作格外認真,時刻注意做好表率。
“早會后,我們各自上執勤點工作?!蓖躅;貞?,當天9點20分左右,他返回崗亭時發現華隊暈倒了,“怎么叫都沒有反應,我想把他扶起來,卻怎么都拽不動?!毕肫鹗掳l早上的這一幕,王睿緊握著雙手,再次哽咽。
3月15日晚,同事的執法記錄儀留下了華杰最后的身影,一個依然匆匆的背影。當日晚23時,按照勤務安排,民警李兵兵和華杰一組,在天水路與天河路開展查緝酒駕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每次查緝行動,華杰都沖在前面,行動持續多久,他就在路面站多久,從不提前退場。
“那天晚上突然降溫,風很大,我發現華隊臉色不對,就推他上車休息。在執勤車上休息了20分鐘不到,華隊就又出現在了大伙面前……如果我再多勸一句,或許……”談起隊長的突然離去,李兵兵心里還是無法接受。
追憶
“特別熱心腸、特別好溝通”
合肥市安慶路第三小學副校長王燕走出告別廳時,一個勁地抹眼淚,“不知道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告訴孩子們這件事?!?/p>
華杰所在的一中隊負責的轄區地處廬陽區中心地段,安慶路第三小學、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南門小學(桐城路校區)、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長江路門診、合肥市婦幼保健院等學校、醫院林立,加之區域交通路網復雜,軌道交通五號線等重點工程正在建設,存在巷多、人多、車多、交通高峰點多、交通施工多等“五多”特點。
“他6點多就到崗了,非常能吃苦?!泵恐芤辉缟希跹喽紩绕綍r早一點趕到學校,而華杰已經在學校附近開始執勤了。這個“早早班”,王燕來學校3年,就看到華杰風雨無阻在崗3年。
“老城區停車位比較緊張,有些居民周末會把車停在校門口附近,周一上學還未及時駛離。華隊每次來到現場后,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車主盡快駛離,不是貼張罰單就了事。”在王艷看來,華隊讓群眾在法律的剛性之外感受到另一種溫度,這也是華杰秉承的工作理念。
劉曉君是中財集團合肥金融廣角的員工。作為招商引資企業,她所在單位負責重新開發位于環河路與長江路交口的中財大廈。華杰了解到剛入駐的企業還面臨一些難題,忙前忙后幫著裝修車輛辦理登記手續、協調解決單位停車難題。
“華隊是我來單位后接觸的第一位警察,也是一個特別熱心腸、特別好溝通的警察,有難事找他,他一定會盡心幫你?!眲跃贿呎f著,一邊用手指擦去眼角的淚水。
華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身影,也被安徽省博物院(老館)大門口的監控探頭記錄了下來。列隊晨練、布置工作、上崗執勤……監控里,是永遠忙忙碌碌的華杰。省博物院保安部負責人梁志華打心眼里佩服這個以身作則帶頭干的交警中隊長,打聽到周六上午舉行告別儀式的消息后,他特意趕來送華隊最后一程。
堅守
從警27年,堅持留在路面一線
都知道一線交警很辛苦,1996年從警,27年來,華杰堅持留在路面一線。盡管,在職業生涯中有數次調動崗位的機會,但他還是選擇留了下來,留下來看著自己守護的“安徽第一路”變寬、變亮;看著路邊一株株小樹長成碗口粗的行道樹;看著一群群孩子從入學到畢業。而他自己,也從“民警小華”變成了群眾交口稱贊的“華隊長”。
作為中隊負責人,華杰總是科學合理安排勤務,有的老同志體力不好,就給他們盡量排白班。有的年輕同志家里孩子小,他們加班后,華杰也會為他們安排調休。他為大伙思慮周全,唯獨沒把那個“例外”留給自己。
“(他)不肯走,是舍不得。舍不得干了這么多年,和老街坊、老同事們的這份感情?!焙腿A杰共事多年的廬陽大隊教導員楊斌這樣說。
華杰的辦公室內,一面懸掛在辦公桌上方的“流動紅旗”,一件掛在身后墻上的警服外套,一本攤開的工作記錄本,安靜如常。
“稍等,馬上就到?!比A杰常和同事說的這句話,如今言猶在耳,也永遠定格。
溫情
“我們有一個平凡但受大家尊敬懷念的好爸爸”
當接到丈夫單位打來的電話時,岳娟心里隱隱有了預感,她把小兒子托付給鄰居,急匆匆往醫院趕,但還是沒能見到丈夫最后一面。
在和丈夫作最后告別時,岳娟泣不成聲。
蒙城路一個老舊小區的房子,是華杰的家,桌子上擺放著華博昂入學第一天和父親的一張合影。照片里,父子倆笑得很開心。華博昂是華杰的大兒子,在他的印象中,父親未刻意引導他加入公安隊伍,但華博昂對警察這個職業充滿了向往和熱愛。高中畢業,他選擇報考警校,成為安徽警官職業學院的一名大學生。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很高,穿上警服,沒有人能傷害他。”可在殯儀館,見到父親靜靜地躺在那里時,華博昂才真正意識到,父親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手捧著父親的遺像,華博昂強忍悲痛,他的嘴角已經干裂起皮。
“等弟弟長大了,我會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平凡但受大家尊敬、懷念的好爸爸?!比A博昂堅定地說。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通訊員 合公新 實習生 管禮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