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道 3月2日,記者從合肥市科技局獲悉,在近日舉行的由科技部主辦的2022年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中,來自合肥的4個項目從2851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項,展現出高校院所和創新企業在量子科技、仿生智能和生物醫藥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突破。目前,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已舉辦兩屆,合肥有6個項目獲得最高獎。
合肥科研機構、 創新企業皆有項目獲獎
經過激烈的初篩、領域賽等,在總決賽中,中科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陳池來研究團隊“仿生微小型飛行器”項目、科大國盾“在量子計算機上完成量子程序編譯器軟件部署完成行業場景的應用突破”項目、國儀量子“基于固態單自旋的量子微觀磁成像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研發”、博生吉安科“針對成人復發難治性T-ALL/LBL的CAR-T細胞藥物的研發與應用”4個項目成功斬獲總決賽最高獎——優勝獎。
記者獲悉,此次大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重點高校、知名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新興創新企業的2851個技術項目報名參賽。經過半年角逐,其中157項具有顛覆性可能的優質項目晉級總決賽。總決賽采用兩輪投票方式,最終74個優質項目獲得優勝,進入科技部顛覆性技術備選庫。
大賽將為優勝企業協助對接創新資源,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推動開展系統的深度孵化服務,助力成果轉移轉化,推動形成顛覆性技術產業。
展現了量子、仿生等
前沿技術突破
在全國舞臺上斬獲優勝獎的4個項目,再次展現了合肥在量子科技、仿生智能和生物醫藥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突破。
“在量子計算機上完成量子程序編譯器軟件部署完成行業場景的應用突破”,這一由科大國盾完成的參賽項目聽起來似乎就有些復雜。
“這個項目主要聚焦于量子計算原型機硬件水平提升,以及量子算法、量子程序編譯軟件開發,探索量子計算技術在金融、生物醫藥、材料模擬、能源傳輸等領域的應用。”科大國盾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參與此次大賽,期望與有實力的量子算法團隊展開合作,聚焦國家重點科技領域,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路線,深化量子計算產業鏈布局,探索應用突破的可能性。
科大國盾表示,量子科技作為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沖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目前我國的量子計算硬件等核心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過在產業化等方面仍需加強探索。“目前,國盾量子已搭建了‘祖沖之二號’同等規模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其中一臺將上線量子計算云平臺,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同時,我們也已攜手四川大學、安世亞太等高校、企業,探索量子計算技術在工業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的“仿生微小型飛行器”項目此次也脫穎而出。記者獲悉,該項目是研究團隊在仿生結構設計、仿生行為學習及控制、精密制造等領域的長期研究積累和關鍵技術突破的成果,項目在超微型無人機、仿生機器人、微型機器人等領域展現了顛覆性價值。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介紹,2003年,智能所建立了仿生中心,希望通過仿生學、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的交叉融合,催生原創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方向,經過近20年的沉淀,已經產出一系列先進技術成果。
兩屆比賽
皆有合肥項目獲最高獎
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由科技部主辦,作為發現、識別、遴選顛覆性技術的重要途徑之一,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大賽重點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未來網絡與通信、生物技術、新材料、綠色技術、高端裝備制造以及交叉學科等可能產生重大顛覆性突破的技術領域,旨在營造顛覆性技術創新氛圍,培育顛覆性創新文化,探索顛覆性技術“發現—遴選—培育”創新機制,發現和挖掘一批顛覆性技術方向,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與突破,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引擎。
在去年落幕的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上,來自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的“可交互空中成像”,與來自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基于量子計算機和操作系統在不同行業應用場景下的算法開發”兩個項目也曾斬獲優勝獎,展現了合肥在新型顯示和量子技術領域的先進成果。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