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道 幾乎每天中午,家住廬陽區白水壩二村的楊振壽都會步行20分鐘,趕到位于亳州路街道濱南社區食堂,拿上餐盤排隊,選幾道自己喜歡吃的菜。“這里干凈衛生,也很符合我的口味,10塊錢左右就能吃飽。”“小飯碗”裝著“大民生”。近年來,合肥市始終把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擺在為民辦實事的重要位置,在全省率先實施城市社區養老“助餐工程”建設,溫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色香味俱全,不到10塊錢就能吃飽
6元一份的蔥爆豬肝、番茄雞排,3元一份的西紅柿炒蛋、肉末豆腐、2元一份的毛白菜炒豆果、青椒土豆絲等10多道菜品,色香味俱全。一到飯點,來亳州路街道濱南社區食堂吃飯的老年人不少。
這是2022年3月28日安徽省民政廳出臺《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之后,省內建成開業的第一家高標準社區老年助餐食堂。
家住南國花園的張長安,今年已經67歲,平常和老伴住在一起不想開鍋的時候也都會來食堂吃飯。“又方便又實惠,食堂每天還有花樣變化,考慮到了我們老人的口味和咸淡。算上優惠,一個人不到10塊錢就能吃飽。”
社區老年食堂的特色是個性化定制與健康營養搭配的定購服務。每天廚房早上7點半就會上班,食堂食材一貫堅持當天采買,在確保新鮮安全的同時,菜品還注重葷素搭配和營養均衡,通過在老年群體內部進行調研,提供最適宜他們的口感的菜品。
運營方總部配有專業營養師,可以為心腦血管病等各種老年病人,定制不同的飲食套餐,比如高血壓病人的鹽分攝取控制,糖尿病人的淀粉攝取控制。通過私人定制、科學配餐,讓老年人吃出健康、吃出營養、吃出幸福。
讓老年人和困難群體得到最根本的實惠
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是我省10項暖民心行動之一,老年助餐服務是關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也是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亳州路街道濱南社區黨委積極響應、率先行動,經排查轄區現有60歲以上老人2000余人,與空巢、獨居、高齡老人的交流過程中,發現老年人做飯不便的現象較為普遍,群眾希望社區建立食堂的呼聲越來越高。
為解決老人難題,濱南社區在轄區內征集老人及子女意見的基礎上,召開了“社區食堂”居民議事會,分別邀請了居民代表與社區班子成員共商共議,擬在社區二樓建設老年食堂。之后通過亳州路街道第一次選民代表會議的票選,正式將濱南社區老年食堂服務項目納入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在與相關單位接洽時,邀請選民代表參與監督,并代表群眾提出訴求。
2021年底,廬陽區民政局與亳州路街道共同商議將轄區內所有閑置的社區食堂及助餐點充分利用起來,街道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區參與,老人得實惠”的方案,決定引進專業化服務機構,以公益性為主、市場化為輔的方式運營社區食堂,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及送餐服務。
2022年4月28日,廬陽區亳州路街道濱南社區食堂煥新開業,為轄區老人提供配餐、助餐及送餐服務。把養老“助餐工程”及安徽省“十項暖民心行動”中老年助餐服務行動真正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60歲、70歲、80歲以上,各有不同年齡層次的優惠力度,讓老年人和困難群體得到最根本的實惠。”亳州路街道副主任張娜介紹,社區食堂將優先重點滿足失能、獨居、高齡、困難等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同時,不同年齡層次享有不同的優惠力度,讓老年人和困難群體得到最根本的實惠。
打通政策通道,累計服務老人370多萬人次
2017年開始,合肥市將社區和居家養老“助餐工程”建設納入重點改革任務,并提出了合肥市2018-2020年養老助餐的建設目標。合肥市政府把養老“助餐工程”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推進。
《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老年助餐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建設要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指引》、《合肥市公益慈善力量冠名資助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指引》等文件相繼出臺。
目前,全市建設老年食堂(助餐點)826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560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266個。累計服務老人370多萬人次,受到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廣泛歡迎。《鑄就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廬陽區《多措并舉推進老年助餐服務行動》、長豐縣《政府搭臺,助餐唱戲,構建老年助餐新模式》等三個案例,入選全省老年助餐服務“暖民心”行動案例匯編。
“通過‘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志愿做一點’的多方支持方式,讓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企業愿運營、能運營,實現互利雙贏、可持續發展。”合肥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繆美告訴記者,除了一次性建設補助外,老年人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就餐補助政策。將老年食堂、助餐點直接納入到服務商,打通了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與老年助餐之間的政策通道,解決了服務對象享受的補貼不能就近在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使用的問題。
創新發展模式, 實現“助餐服務”多元發展
老年助餐服務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合肥市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助餐服務”多元發展。
繆美介紹,合肥市老年助餐機構多根據社區服務中心周邊群眾居住特點、生活習慣,在市場化運作中采取靈活運營模式,形成了集體配送+送餐入戶、黨群服務中心+養老助餐、養老機構+養老助餐、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養老助餐、社會餐飲企業+養老助餐、機關單位食堂+養老助餐、慈善贊助+養老助餐等7種模式,并把智能化手段充分運用其中。
如:高新區引進青松食品建設助餐食堂和助餐點,廬陽區利用劉鴻盛、蒸小皖,包河區將老年食堂建設融入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新站區引進慈善基金會打造低保老年免費就餐的助老公益食堂,經開區引入大蜜蜂餐飲、客福來餐飲、蒸小皖、天天客、香滿客等優質餐飲企業,積極參與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運營。
按照計劃,2023年,全市將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不少于290個。到2025年,全市將建成覆蓋城鄉、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余佼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