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讓適老化服務、休閑娛樂等設施更加豐富,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曾幾何時,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時常響起,街頭巷尾的修理攤隨處可見。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日常所需的“小修小補”如今身在何處?2月20日,大皖新聞記者探訪了合肥街頭,“小修小補”的流動攤點已難覓見,有些退場轉行了,有些搬進了附近的門面,有些拓展了新業務,“小修小補”只是“順帶而為”。
20年“修鞋大王”依舊在干老本行
提起“修鞋大王”李師傅,家住合肥五里墩陳村路社區附近的居民們,一定不陌生。
在淠河路上,一間五六平方米的小門面,是李師傅夫妻倆20年來的謀生之所,也供養出了兩個大學生。
附近的門面更新幾輪了,“修鞋大王”的牌子依舊堅挺。
精湛的手藝,負責的態度,平民的價格,是李師傅口碑累積的法寶。
李師傅早些年在徐州鞋廠上班,后來,輾轉來到合肥,決定利用做鞋基礎,學習一下修鞋技術,自己開一間修鞋鋪。
2004年前后,李師傅選址在蜀山區淠河路上,看中了那里小區聚集,人氣足。
李師傅在打磨鞋底。
擦鞋、皮鞋換底、磨砂鞋打理上色、皮鞋修護補色、皮鞋放大縮小……李師傅會的修鞋“項目”不少,記者看到墻上一張泛舊的價格表,各種修鞋項目大多在一二十元到六七十元不等。
“修鞋是個功夫活,一般看難度大小、時間長短來收費?!闭f話間,李師傅拿起一雙女式皮鞋向記者介紹道,這是他剛收下的準備修復的一雙皮鞋,談妥的價格是60元。該鞋皮面多處被貓爪抓破了,需要修復,李師傅估算了一下,幾個程序走下來,一個上午也完工不了。
客人送來皮鞋等著修復鞋面。
這樣的修復,在李師傅這里算“大活”了。每天大約有幾十名顧客上門,但是需要的“小修小補”更多一點,像脫膠補線。
配鑰匙老攤主增賣智能鎖
2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走進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當涂路社區的老費家配鑰匙門店時,老費的愛人正在與一名老鄰居閑聊。“現在主業是賣鎖修鎖配鑰匙,修鞋這些都捎帶手干干?!?/p>
老費家店在茂林路菜市場頭一家,兩間門面相連,一邊是售賣智能鎖,配鑰匙,一邊是修鞋補傘修鏈條。
剛配好的鑰匙。
老費愛人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修鞋的手藝還是從她公公處傳下來的,早些年,公公在合肥雙崗擺攤修鞋,那時候,修理攤販很多,除了修鞋補傘,還有縫衣服、補褲子、修臉盆、修自行車的都有,現在已經不怎么看得到了。
老費接手了修鞋攤子后,將攤子遷到了茂林路菜市場門口,并且新加了修鎖配鑰匙項目。
老費愛人說,出攤很辛苦,常年風吹雨淋日曬。在茂林路菜市場改造后,他們也收了攤,選了兩間門面入駐,同時,又拓展了智能鎖銷售業務。
老費家門店,集配鑰匙、賣智能鎖、修鞋于一店。
“現在來修補東西的人不多了,想光靠修補一項,搞一個門面劃不來?!崩腺M愛人說,修鞋手藝自己也沒丟,有人來修,就捎帶著干,賺點零碎錢,反正看店也需要人。
其實,李師傅也和老費一樣感到壓力,近些年,店面經營成本在上漲,修鞋的利潤空間在不斷被壓縮?!笆召F了怕客源少了,收少了也確實賺不到什么錢,是個矛盾?!?/p>
“小修小補”是一種就業選擇
“小修小補”是百姓需求,從事“小修小補”也是一種就業選擇。
在高新區一家菜市場內,也有一家開了多年的縫補小鋪子,并不起眼,甚至連店名都沒有。2月20日下午5點,大皖新聞記者尋到店鋪時,已經打烊了?!八諗偦丶伊恕!备舯诘曛鞲嬖V記者,這個附近就她一家縫補裁改衣物、被單的,平時生意還挺不錯。
蜀山區陳村路社區的楊海明也是主動選擇了“小修小補”作為生計來源。多年前,楊海明因交通事故導致左腿截肢,就業困難。雖然陳村路社區為他申請了低保,但他覺得自己還有一定勞動能力,不能一直閑著。
楊海明有修鎖配鎖的技能,他向社區提出請求,希望可以在周邊就業?!凹热焕蠗钣幸患贾L,也有就業意愿,我們就協調鳳凰城菜市場管理方,在菜市大門口為他安排了一個暖心攤位,開張后生意還行?!鄙鐓^第二網格網格長韋亮說。
因為菜市場改造,楊海明的攤點取消了,社區目前正在積極為楊海明尋找新場地,讓他可以繼續開展“修鎖配鎖”業務。
陳村路社區副站長李煒建告訴記者,“小修小補”的門店在轄區內較為常見,品種也很豐富,補衣服、配鑰匙、修鎖、流動理發點等都有,主要以菜市場攤點或街邊小店面為主?!熬用裨谶@邊生活消費挺方便?!?/p>
“小修小補”蘊含著“大民生”
“修鞋不是什么熱門行業,但是的確能幫助市民,方便大家生活,看著不起眼,只能解決一些小問題,但都是實際的問題啊?!崩顜煾嫡f,修鞋事雖小,也辛苦,但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誠如李師傅所言,“小修小補”的確很有意義。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剛需”,“小修小補”已不僅僅是修鞋、配鑰匙。商務部因此要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圈一策。有觀點認為,“小修小補”不僅是一種小生意,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
“讓‘小修小補’回歸,從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的意義上說,就是讓便民生活圈回歸、讓完整社區回歸、讓城市宜居性回歸。”安徽建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項松林說。
其認為,我國城市發展已經由過去大規模的增量建設,轉向存量的提質改造和增量的結構調整并重轉變新階段。新階段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打造完整社區?!白尅⌒扌⊙a’回歸,能有助于補齊便民服務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p>
同時,項松林表示,讓“小修小補”回歸,從深層次的城市理念上說,就是讓“人民城市”理念回歸,讓人性化管理回歸。
那么,如何讓“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呢?項松林也有自己的觀點,其稱,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主要要做好四個方面的服務工作:圍繞便利化,做好規劃服務;圍繞規范化,做好精細化服務;圍繞豐富化,做好保障服務;圍繞優質化,做好迭代升級服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不難看出,“小修小補”蘊含著“大民生”,滿足人民群眾對日常便利服務的需求,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體現。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 攝影報道 通訊員 李煒建 詹偉偉 姚麗婷 衛紅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