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司法所究竟是干什么的?"作為司法行政系統的最基層單位,司法所是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記者與多名基層司法所所長交流過程中得知,與公安派出所、法院派出法庭等機構相比,一些群眾對司法所的職能相對不太了解。
基層司法所究竟負責哪些業務?1月31日上午10點,大皖新聞記者走進合肥市蜀山區司法局南崗司法所,5名工作人員各自忙活著。當記者走進所長辦公室時,張世勇正靜靜地伏案研判上午剛剛受理的調解案件信息。
1月31日,張世勇伏案研判調解案件信息。
調解糾紛必須做到換位思考
"我正在看一起調解案件的登記信息,過幾天得展開調解。"看見記者來訪,所長張世勇合上了登記簿并起身迎接。他告訴記者,所里上午9點多才受理了一起勞資糾紛的案件,"兩位女同志被超市辭退了,但超市一直沒有付清工資款。"
說到這里,張世勇再次打開受理調解案件登記簿向記者介紹,"糾紛雙方沒協商好,所以今早兩位女同志來到司法所提出調解申請并登記,接下來這幾天我們要聯系申請人了解來龍去脈,核實事情經過。"
核實事情經過后,該案調解工作如何展開?張世勇表示,由于該案件涉及勞資糾紛,所里已經跟勞保所取得聯系,勞保所負責聯系該超市的負責人,在搞清楚事情之后,司法所聯合勞保所將依據事實和法律組織雙方見面展開調解合力化解糾紛。
張世勇作為調解員組織矛盾雙方調解。(受訪者供圖)
張世勇介紹,截至目前,全鎮累計化解涉及勞資糾紛、房屋征收、土地流轉、環境污染、工程建設、物業管理、婚姻家庭、人身損害等各類矛盾糾紛116件,其中重大疑難糾紛7件,涉及人數多達230余人,案涉金額800余萬元。
就在前不久,張世勇和同事成功調解了一起勞資糾紛案。南崗鎮居民呂某經人介紹應聘到某物流公司做專職駕馭員,雙方口頭約定固定工資8000元/月,吃住在車上。但呂某受雇期間因駕駛技術不高及責任心不強等,導致該物流公司蒙受經濟及信譽受損失。
無奈之下,該物流公司一氣之下決定解雇呂某,導致雙方因勞動報酬兌現及各項經濟補償發生糾葛,一度還引發言語及肢體沖突,矛盾一觸即發。所以,南崗司法所決定開辟案件受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啟動調查核實程序。
張世勇介紹,在統籌事實依據、法律適用和調解方案優化基礎上,司法所組織策劃了多場調解"圓桌會""碰頭會"等。"但雙方在勞動合同效力、工作時間認定及賠償數額上爭議較大,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面對調解僵局,調解員們如何解決?張世勇說,他們適時調整調解用力方向和推進策略,巧施"背靠背""面對面""情理交融""冷卻降溫"等方法,從情、理、法角度耐心疏導說服,從人文關懷和困難幫扶上爭取雙方諒解共鳴。最后,該案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物流公司一次性補償呂某2580元勞動報酬及經濟救助。
說起調解的方法和技巧,張世勇很有精氣神。"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了‘背靠背’‘面對面’‘逐個擊破’等調解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最主要是我們的調解員要做到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真正了解和解決雙方訴求,盡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張世勇說。
幫助每個矯正對象回歸社會
不知不覺,時間到了12點。張世勇說,自己中午小憩一會,下午還要去走訪部分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人員。記者了解到,南崗司法所目前安置幫教的對象有50名,社區矯正的對象20名。
"我們走訪過程中,會盡可能全面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工作狀況,包括是否有社會糾紛或者有沒有困難需要解決。"張世勇告訴記者,走訪中遇到心理情緒不穩定的人員,他們將及時展開疏導。若了解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員,他們也將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社區矯正,它是一種將罪犯置于社區內服刑矯治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措施。"張世勇說,面對社區矯正對象,他們必須堅持做到將人文關懷、監督管理、過錯懲戒一體化,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
兩年前,一名社區矯正對象的矯正經歷讓張世勇印象深刻。還記得,當年不到20歲的小王因為盜竊在社區矯正。他是肥西縣紫蓬山某酒店的一名廚師,其性格較內向,不愛和外人交流,因此得到司法所工作人員重點關注。在一次走訪中,工作人員察覺到小王無精打采,情緒低落。
"工作人員意識到肯定是哪里出問題了,必須緊抓不放對其跟蹤監管服務。"張世勇回憶,后來在走訪人員一再追問感化下,小王終于道出實情,原來他在和女友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時,對方突然提出分手,這猶如晴天霹靂,徹底摧毀了小王的自信、尊嚴和生活規劃,遭受打擊后的他一蹶不振,郁郁寡歡。
在詳細了解到情況后,南崗司法所聯系了蜀山區陽光公益服務中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小王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和情緒疏導,促膝談心,紓解其思想情緒"堵點"和認知障礙,引導他必須勇敢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工作,爭取早日走出生活困境和感情糾葛。
在心理咨詢師和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感召影響下,終于云開霧散,小王思想疙瘩被徹底解開,慢慢不再郁郁寡歡,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站在領導、同事和朋友面前。
"其實,更讓人驚喜的是,幾個月后,他又收獲到了一份甜蜜愛情。"張世勇說,后來小王還特意來到司法所,感謝工作人員讓他擺脫了心理陰影,得以重新振作起來,重回正常生活,今后一定服從監管,好好改造。
張世勇說,小王的這些話讓他深感安慰。實際上,不止小王,面對每一位社區矯正對象,司法所工作人員都竭盡全力地開展談心談話、集中教育、情緒疏導等。"社區矯正對象能夠順利回歸社會,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
熱愛才能堅守司法行政崗位
不到50歲的張世勇已經頭發花白,笑起來眼角還有深深的皺紋。"是工作太累了嗎?"面對記者提問,張世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說,基層工作壓力是有的,但我真的是熱愛這個工作崗位。
張世勇學的是法律專業,1996年畢業后幾乎一直在司法行政工作的崗位上,已經20多年。"這么多年,對于這份工作一直有執著和熱愛,有情懷也愿意奉獻。"談及初心,張世勇的話語堅定而有力。
在和張世勇的交談中,他給記者的感覺非常和藹可親。轄區百姓也總是喊他"老張",大家總說他不像所長,主要是因為他太接地氣,渾身充滿了泥土氣息,一點兒架子都沒有。
張世勇經常穿梭于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開展普法宣傳,忙碌于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實現"案結事了人和"風里來雨里去,一身職責一片情,守護著轄區內一片安寧。
"我們司法所主要工作職責包括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治宣傳等,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談工作,張世勇眼神閃爍著光芒。
張世勇坦言,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崗位職責重大。
張世勇在做普法宣傳。(受訪者供圖)
"雖然我們工作人員干了不少事,但不是所有老百姓都知道司法所的職能,不知道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可以找司法所,這也讓人著急。"張世勇表示,他們經常出去做普法宣傳,同時也希望讓更多群眾了解司法所。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在基層司法行政系統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張世勇依然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表示,今后自己還要努力學習,提升專業修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守護轄區百姓平安,給群眾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讓群眾滿意是我最大的追求。"
蔡昳潾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