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游泳作為一項基本生存技能,近年來深受國家、學校、家長的重視。“游泳課進校園”“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游泳”等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今年7月底公布的《安徽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擬將游泳納入學校體育課程。與此同時,在《合肥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中也明確,將持續推進游泳項目進校園。那么,校園游泳課開得怎么樣?應該怎么教?存在哪些困難?大皖新聞記者進行了一系列采訪。
現場:“游泳課”是孩子最開心的課
準備活動、基本動作練習、下水學習……10月11日下午,記者在合肥經開實驗學校看到,在該校恒溫游泳館內,七年級(7)班的50名學生正在接受游泳課訓練。
該游泳館負責老師、課程教練員胡建向記者介紹,學校游泳課一年開兩次,納入該校必修課程。上半學期是三年級學生上課,下半學期是七年級,每個學期課程共有16節,一節課90分鐘。該游泳池長25米,寬15米,其中一邊的池子1.5米深;另一邊池子經過墊高后為1米深。“水溫常年保持在30℃左右,考慮到小孩子前期學游泳運動量比較小,所以溫度比較高。”胡建說。
當天,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校游泳課程由學校自己的專業教練進行授課。在經過心理輔導、準備活動、技術講解、基本動作練習等一系列水上準備以后,兩名教練帶領學生下水訓練。
“學校共有7位游泳教練,都是持救生員證和教練員證上崗上課。”胡建告訴記者,他不僅負責教學,還負責整個場館設施維護,包括水加溫、換水、消毒和空氣循環等。泳池采用外溢式過濾循環系統,配備全自動過濾循環和紫外線殺毒裝置,每7個小時水就能過濾殺毒循環一遍,保持水的清潔。
“知道學校開設游泳課,我很興奮,在學游泳過程中讓我更感興趣了,老師教學認真,我覺到自己已經學習得比較好。”七(7)班的朱俊超告訴記者,他此前沒有過游泳經歷,第一節課下水游泳感覺心里有點害怕,后來向教練請教學習后逐漸適應。
那么,游泳課教學和考核如何進行?胡建介紹,第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水性,消除恐懼心理,在玩耍中培養水性。課程教學集中在自由泳,期末考核要求是男生自由泳50米,一來一回能換氣,動作標準。"自由泳動作簡單實用,拉伸性練習對孩子生長發育也較好,學起來容易一些,對體能練習有幫助。"
現實:課程成效顯著但運營不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合肥經開實驗學校啟動建設游泳館,2020年9月建成使用,總面積2500平方米,耗資1000萬元。
學校副校長劉洋向記者介紹,當初學校擴建新樓時想為學生開設不同于常規的體育項目,最終綜合考慮選擇游泳作為學校特色課程。“游泳課是全員參與的必修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會。”劉洋說,防溺水最好的辦法是學會游泳和自救,所以開設游泳特色課程很有必要。
采訪中,劉洋表示,該校的多數學生沒有游泳學習基礎,對此學校提出分三個梯隊培養,首先是游泳課進課堂,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第二個梯隊是游泳社團課,家長愿意給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游泳;第三個梯隊是遴選有天賦、身體素質好的孩子組成游泳訓練隊。
周末時間,該游泳館面對全校學生開設游泳社團課,想在必修課之外學習更多技能的學生可報名參加。“專業性和普及性一起推廣,周六4次課,周日兩次課,一堂課35人左右,一個教練帶8個學生。正常上課共有4個教練,帶周末社團課總共有7個教練。”胡建介紹,該校游泳社團課一學期12次課,一位學生學費600元。
合肥經開實驗學校游泳訓練隊參賽(學校供圖)。
合肥經開實驗學校參賽隊員合影(學校供圖)。
游泳訓練隊的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今年經開區第十屆中小學生運動會游泳比賽中也獲得小學乙組男子接力團體第一,女子接力團體第二 ;初中女子接力團體第二,初中男子接力團體第二,初中男子個人有5名學生獲得第2、3、4、5、6名的可喜成績。
不過,成效的背后,是學校的“負重”堅持。據了解,該校游泳館一天的電費需要2500元,還有消毒、換水等其它費用導致游泳館的運營成本相對有點高,學校為了這門課程在努力支撐。目前,學校也正向相關部門申請專項經費,希望以此緩解資金壓力,將這門課程繼續發展下去。
調查:安徽不少學校都曾開過游泳課
游泳是一項深受大眾歡迎的運動,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游泳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溺水事故的發生,對于保障學生人身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江蘇新余市、陜西省等地均陸續將游泳納入中考考試項目。
那么,游泳課程在安徽的中小學開設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合肥市不少中小學已依托社會資源開設游泳課,與校外營業游泳場館、省游泳館、區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等合作開課。比如,2014年,西園新村小學積極拓展校外優質資源平臺開設游泳課程;2015年,逍遙津小學成為合肥市首個一校兩區同步開展游泳進課堂的學校,并把“游泳進課堂”作為校本特色課程開展。合肥市育新小學、紅星路小學、巢湖路小學等學校也堅持開展“游泳進課堂”活動。
除合肥外,安徽也有學校將游泳納入了必修課程,如宣城的陽光中學、六安裕安區佛子嶺路小學等。
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些學校的游泳課面臨著觀念、場地和師資三大困難。記者采訪了解到,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游泳館、游泳池,不具備開展游泳體育課的條件。還有一些有游泳池的中小學出于對安全問題的顧慮,也沒有開設游泳體育課。另外就是受限于編制和學科師資結構,每個學校體育老師本就不多,足球、籃球、田徑、羽毛球等體育項目又繁多,游泳專項體育老師不足。
對策:多渠道助力才能“游”起來
事實上,讓游泳課進課程呼聲一直都在。那么,安徽的中小學生們何時能盼到走進“課程表”的游泳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安徽就在部分地區開展青少年校外培訓,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試點開設游泳課。為了游泳課進校園,合肥一直鼓勵各個學校深入挖掘社區資源,“有場地的只需要考慮運營方式的問題,沒有場地的我們只能另想它法。”合肥一所借助安徽省體育館游泳館開展游泳課的學校老師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安徽各地學校開設游泳課程主要有三種方式,常見的是紅星路小學、巢湖路小學等學校,主要利用周邊的游泳館開設游泳課;第二種是合肥經開實驗學校直接投資,在學校興建了游泳館開課,這樣的學校也越來越多;第三種是成立游泳俱樂部,以俱樂部活動的形式開展游泳教學。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